过去他不知道,可是现在,他知道了。
某个难得的休沐日,诸葛亮约了司马懿到郊外的筑路工地上,兴奋地对司马懿说起了自己的发现。
“我现在终于明白,一条政令从开始构思到具体实施到底要经历一些什么了,仲达,我一直都想知道的事情,我终于知道了。”
“你知道了什么?”
司马懿好奇的看着诸葛亮。
“我知道对魏国而言,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了。”
“当然是皇帝陛下。”
司马懿觉得诸葛亮有点搞笑:“对魏国来说,最重要的当然是皇帝陛下,没有当今陛下,就能有如今的魏国吗?孔明,你在想些什么?”
诸葛亮连连摇头。
“仲达,你信不信,如果同样的问题由陛下向你询问,你给出这样的回答,陛下一定会摇头。”
“啊?”
司马懿一脸意外:“我还真不信,国不可一日无君,这难道不能说明陛下才是最重要的吗?我等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陛下。”
“不是的,仲达,陛下一定不会这样认为,陛下一定会告诉你,最重要的,是黎庶百姓。”
诸葛亮把手指向了正在筑路工地上辛勤劳作的被征发来工作的民夫们。
“他们?”
司马懿皱了皱眉头,迟疑了一下,开口道:“孔明,我承认他们很重要,但是他们不会比皇帝陛下更重要的,没有当今陛下,魏国政局当下就要混乱起来。
稳定,才是最重要的,稳定,才有我们的好日子过,稳定,黎庶百姓才能安心生产,才有饭吃,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当今陛下雄才伟略,难道不是这样吗?”
没有皇帝陛下,这帮泥腿子能有饭吃?
司马懿对此不以为然。
“可是陛下所做的一切,难道不都是靠着这些黎庶百姓才能办成的吗?”
诸葛亮指了指那条正在修筑的路:“陛下一人,可以筑路吗?算上我等官员,可以筑路吗?没有路,我等的行走会如此快捷便利?
军队行军又会如何艰难?粮食转运又会如何艰难?我们能吃饭,能穿衣,难道是因为我们自己种植了粮食,织造了衣物吗?”
司马懿眨了眨眼睛,一时半会儿居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但是他还是觉得这样是不对的。
于是他伸手探了探诸葛亮的额头。
“不热啊,怎么说出这种话。”
“我没生病。”
诸葛亮连连摇头:“仲达,我来这里,是为了明白今后我回到洛阳以后到底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为了谁而做。”
“你现在得到答案了?”
司马懿看着诸葛亮,伸手指向了筑路的民夫们:“这就是你的答案?”
“对,他们就是我的答案。”
诸葛亮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们生活的安稳,国家就会安稳,他们生活的富足,国家就会富足,如果他们不能过上稳定的生活,国家就永远也不会稳定,我们在洛阳所做的一切,都该是为了他们!”
司马懿觉得诸葛亮的想法有点问题。
他觉得诸葛亮是不是受到了什么刺激,所以脑袋里忽然多出了这种略微荒谬的想法。
他不否认诸葛亮说的有一些内容是对的。
因为黎庶百姓可以生产,没有黎庶百姓生产物质,国家就没有东西可以用,他也就没有东西可以用。
他清楚这一点,所以治理广至县的时候也相当精准的切入了黎庶百姓的真实需求,当地百姓也比较拥护他。
但是黎庶百姓的重要性怎么能排在皇帝前面呢?
如此浅显易懂的问题,诸葛亮也能弄错?
还说拿这个问题去询问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