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拨人马一拍即合,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董联军。
袁术的行动和反应都比较慢,而且名声实在是没有袁绍那么响亮,还是在董卓废帝之后逃跑的,名节有缺失。
所以大家都奉袁绍为主,而不是袁术,袁术只有长沙太守孙坚等寥寥数人追随,是第三波讨董的兵马。
三波讨董兵马合称关东联军。
而最开始,只是桥瑁发起,袁绍主持下的大将军何进旧部对董卓的逆袭而已。
二月份,刘辩之死传遍关东各地,不仅袁绍等人惊呆了,那些还没有做好准备要讨董的名士们也惊呆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董卓居然那么刚,居然敢杀掉刘辩!
尽管董卓对外宣称刘辩是病死的,但是大家心里都一清二楚,刘辩是被董卓害死的,就算真的是病死的,也得是董卓害死的。
无论如何,都要是董卓害死的。
消息传出,旬月之间,天下震动。
练习时长只有四个月的个人菜鸟权臣董仲颖显然没有想得很通透,没有想到这种事情一旦发生,他就已经陷入了莫须有的境地。
实力不够强的情况之下掌握中央,却还没有满足士人们的期盼,留给董卓的下场必然是成为众矢之的。
这个时候,无论他做什么,都会被大家仔细的审查。
对自己有好处的,就遵命。
对自己不利的,就一句『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简而言之,董卓的力量不够大,他执掌中央执掌的太仓促了,纯粹是被士人们的内斗给推上去的,基础太松散,稍微一动弹,就摇摇欲坠。
可关键是董卓自己没有这样的意识,他练习时长才四个月,不是资深的老油条,这大局观他不具备,而具备这样的大局观的人也不会为他所用。
所以关东联军『群情激愤』的讨伐董卓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一下子,以臣伐君乱上下尊卑的叛乱行为就有了大义名分。
『义』字当头,蠢蠢欲动的野心家们就不再犹豫了。
野心勃勃的郭鹏也就不再犹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