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上司很多士兵都很喜欢,而且很担心之后就没有这样的上司可以跟随了,所以一听郭鹏要离开雒阳去做护乌丸校尉,首先,最早跟着郭鹏的游侠儿们就找上门来了。
跟郭鹏一起回来的游侠儿们有一百零七人,他们又带来了两百余仰慕郭鹏的游侠儿,希望可以跟着郭鹏一起北上,跟着他去征战。
有不少人表示自己父母双亡没家没口,就一个人,郭鹏愿意的话就带着他,他到死就要跟着郭鹏。
郭鹏没有反对全部接受,接受了三百一十七名游侠儿的追随。
然后是长水骑兵,跟着郭鹏征战又活着回来的长水骑兵中有二百五十三人要求跟着郭鹏一起去边疆效力。
他们当中本来就有一些乌丸人,还有一些鲜卑人,仰慕郭鹏的勇武,感念他的恩德,要跟随他一起去北疆继续为他效力。
这种事情发生的到也不算少。
比如当年的邓训就因为威望高,所以做护乌丸校尉的时候,黎阳营的老部下都愿意跟着他走,搬家也在所不惜。
这多是将领的个人魅力所致,也反映了东汉中后期士兵对将领个人人身依附的情况的加剧和中央政府对此的不作为。
中央政府往往因为财政方面的问题凑不齐军队,所以允许出征将领私募军队讨伐不臣,甚至将具有战斗力的将领私募军队当作国家主力军队使用,朱儁和董卓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这在此时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这些军队的属性自然是很模糊的,但是汉中央政府对此也不甚在意,除非是广有家资的将领,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战后解散军队,因为养兵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郭鹏拉起这支班底还多亏了朋友们的帮助和曹氏夏侯氏与郭氏本家的帮助,就这样这笔钱也并不是那么的充裕,若要长期维持,朝廷那点可怜的军饷是不够的。
所以郭鹏还要盘算着到了北疆掌握权力之后,怎么利用护乌丸校尉的权力获取钱财充为军资。
除了他们,还有一些跟着郭鹏征战的募兵要求跟着郭鹏去北疆。
他们的人数在二百七十一人,郭鹏也允许了,接纳了他们,带着他们一起去北疆。
除此之外,黄巾之乱结束以后,郭鹏放置在家乡的五百余训练过的家兵就有些多余了,现在比起家乡,自己更需要他们。
于是郭鹏去信给郭单,让郭单把郭金和郭土派过来,再加上家兵三百,跟他一起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