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就解释,“姚妈妈是我二婶母……”
七娘子豁然开朗。
说起来,姚妈妈既然是初娘子的陪嫁,当年一定也是在正院服侍。
怕和梁妈妈也有一定的交情。
姚妈妈又向七娘子讨情,“许久没见侄女,也很挂念她父母,还请七娘子许她半日的假,我带着她一块回姚家探望老人!”
陪嫁去了余杭,几年来第一次回杨家,肯定要和亲戚聚聚。七娘子当然不会扫兴。
“也好,合家团圆么!”她就笑着问姚妈妈,“还有哪房的节礼没送?还是现在就省亲去?”
姚妈妈一脸的喜气,“初娘子也许了我半日的假,若是七娘子没有别的事,明日下午我来接白露!”
“我这里能有什么事——姚妈妈坐。”七娘子笑着让姚妈妈坐,姚妈妈再四推辞,方才粘着边坐到了绣墩上,“上元,还不给姚妈妈上茶?”
姚妈妈就一边谦让,一边留神打量堂屋的布置。“七娘子比去年长大了好多呢。”
上元就默不吭声地端上了两盅凉茶,“姚妈妈用茶。”说完,便束手碎步退了下去。
屋内装饰典雅,丫鬟举止有度。
七娘子啜了一口茶,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姚妈妈说些闲话,又问,“大姐姐在堂屋?”
“嗯!”姚妈妈回过神来,“两母女经年不见,有不少私话。”
七娘子倒也不很讶异。
老牌智囊回来了,大太太肯定有一肚皮的话想和初娘子说。
倒是初娘子,遣了姚妈妈来,一副要借白露传话的样子……是什么用意呢。
按理,自己和初娘子不论是立场还是利益,都没有什么冲突的地方。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也就是了!
大老爷晚上就带着大姑爷在外院吃饭,顺带还把九哥带去做了个小小的陪客。
进了今年,大老爷倒是越发把九哥当小大人看待,也时常让他到外院,在大老爷的清客、幕僚们身边闲逛。
女人们就在聚八仙围坐,大太太与二太太带了女儿们坐了一桌,大太太嫌姨娘们费事,早早地就都打发回住处去了。
酒过三巡,不免就议论起朝局。
“现在看来,王家也算脱身得早了。”大太太不免感慨,“怎么都捞了个虚衔,现在落马的那几个大人,连虚衔都没捞着,更有倒霉的,还被抄了家!”
围绕着太子出阁的问题,京中已是连番腥风血雨,第一批倒台的几户人家,此时都无比庆幸——至少是保住了身家性命。在如今这白热化的争斗中,出局可就不仅仅是摘帽子那么简单了,抄家灭族的危险,那是实实在在的。
众人都唏嘘起来。
都是士大夫,就算素不相识,也有唇亡齿寒的感觉。
“也不知道要闹到什么时候!”二太太也很感慨,“现在京里,没有谁不是战战兢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轮着了自己倒霉。”
大太太乘机教育女儿们,“妻贤夫祸少,这几家里就有女眷四处串联、贪财枉法,才招惹了麻烦上身,这日子还是得安安稳稳的才踏实,万万不能吃了碗里想锅里,行得春风望夏雨,指望一步登天……都知道了?”
众女儿都敛容称是。
五娘子就关心地问,“也不知道几个姨姨、舅舅家怎么样!”
大太太笑了笑,“这就不是你操心的事了。”
反倒是二太太回答五娘子,“都好着呢,几家根深蒂固,平时行事也都谨慎,没有落下什么把柄!”
五娘子就松了一口气。
初娘子看在眼底,就打趣起了妹妹,“进一次京城,倒成了小大人,也懂得操心了。”
三娘子笑嘻嘻地笑话五娘子,“恐怕是惦记着许家表弟吧!”
五娘子却很坦然,“家里兄弟少,我和表哥又投缘,当然会惦记他!”又问,“表哥最近还好吗?”
大太太目光一闪,看着五娘子的眼神,多了几许深意,“还好!听说许家正要上表请封世子,以后凤佳这孩子的身份就更尊贵了。”
二太太不免笑,“凤佳这孩子也不容易,前头几个兄长虽然是庶出,但都很是能干,想必今次请封世子,私底下也没有少费工夫。”
说到许夫人的不容易,大太太虽然面上不说,心底自然有几分宽慰。
“别人的家事,我们就不要议论了。”她的语气很宽和。“凤佳和太子年纪相当,又得到皇后的青眼,请封世子,也是迟早的事。”
大户人家的女眷聚会,平时也就是这样东家长、西家短地议论着权贵圈子里的新动向。
“权家和达家的婚事,听说又耽搁住了。”二太太就和大太太议论起权家的事,“权家一向低调谨慎,也不知道是嗅到了什么风声,事到临头,又有反悔的意思……”
“张太太也和我提过!”大太太点了点头。
孩子们就有些无味——朝堂上的事,与她们的利益息息相关。这种家长里短、男婚女嫁的琐事,却很少能让她们燃起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