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山子事件就如炸毁大坝的最后一包炸药。这包炸药炸响后,脆弱的和平坝体山崩地裂,水浪滔天。让南京政府维持现状的最后理由全面崩溃,这已经不是东北的回归问题,而是日本东北军再次对中国政府发出的武装挑衅和威胁。
虽然当天日本内阁就发表声明,表示这是军界鹰派激进军官违背军令,擅自发动的战争,并非日本内阁的命令。他们一定会严肃调查此事,并撤离双山子,给中国政府一个满意的交待。毕竟日本刚刚经历这般大地震,国内的民生和经济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维持战争的军火工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日本军人干政,甚至左右国家内政,外交的事例已经不是一次二次了。当年日本进攻台湾,其实也是军人擅自发起的军事行动。这次,日本内阁把这个拿出来当借口,而且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布了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单从报告上看,他们的解释似乎没啥漏洞,而且道歉的诚意也非常明显。明显的,日本内阁根本不愿打这一仗,而且他们也意识到这次的事件的影响。绝对是火上浇油,和上次有着很大的不同。别说是一贯强硬的南京政府,即使是北洋政府时期,恐怕也不会再保持沉默了吧。
果然如世人所料,中国政府没有再沉默下去。无论中国南京是如何打算的,愿意不愿意打这一战,他们都不能再做退步。而掩盖在这起历史风潮中的二件大事的调查就这样不了了之了,也成为中华共和国这段历史上的二大悬案,更是世界军事史著名的疑案,成为后世,电影,电视剧极为感兴趣的一个素材,这是后话了。
次日,南京中央政府总统府内,临时大总统华飞在无数记者们的瞩目下,对日本国数次的挑衅行为表示了极大的愤怒,并声称日本占据中国领土,滥杀中国百姓,对的谈判诚意毫无兴趣,还在谈判期就悍然采取军事行动,攻击中事营地,这是裸的军事宣战,中国绝对不能再忍下去。
华飞以大总统的身份再次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并全面启动国防动员法,全面对东北的日军发动攻击,东北日军一日不驱逐,国防军一日不停战。国家一日不解除战争状态。
对于出动多少军队和武器装备,是否发动海战,是否像前些次在山东的战争,再次封锁海路?是否会考虑再次对日本本土发动攻击?等等一系列记者的追问,华飞统统没有回答,而是以军事机密而搪塞,并声称中国为了考虑到日本国内的灾民现状,从人道立场考虑,绝不会擅自扩大战争规模。中国只是要拿回属于自己的领土和主权,如果日本可以尊重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利益,中国愿意永远和日本成为和睦的邻居。
华飞的宣言通过电波传遍中国上下,更是通过最新的无线电报技术,传到世界各国。无线广播的优势再次凸显,在那些加急号外还在排版的时候,无限广播已经通过新闻播报员把这最新的消息传出去。而在总统府外广场上聚集的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们,狂吼地站起,疯狂地欢呼,跳跃。嗓子都喊哑了,跳到都快虚脱了,似乎这样都不能表达出他们内心的激动。他们等来的不是失望。他们的坚持最终换来了如愿。这世界,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激动?尤其是他们在付出无数个不眠的日夜的静坐守候。
正在总统府内采访的各国记者们吓了一跳,纷纷赶出来,继而被眼前这种声震云霄的欢呼惊呆了。这些年轻的学生们,他们许多人面容憔悴,有的人嘴巴上的胡子甚至也没有几根。但是他们迸发出的热情,他们那令人震惊的喜悦,让人情不自禁受其感染。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年轻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如此多的热血爱国青年,谁会相信他们还会永远沉睡?谁会相信崛起是个幻觉?青年是民族的希望,而眼前的这些人,就是中国的希望。
在场的有些人当初不理解青年学生们的静坐请愿,在西方记者们看来,既然是示威游行,就要给政府制造强大的压力,而不是这般的静坐。那些西方记者们当初非常不理解这些青年的所作所为,只是现在,他们中的不少心中似乎被触动,有点明白中国的民族爱国情怀,有点清楚中国政府之所以可以在国际维持强硬的铁血外交手腕,与国内如此令人震动的民意基础是分不开的。
很多年后,有外国记者撰写中国大国崛起回忆录时,许多人都提到了这一幕。有人说,当看到眼前这些的民意,他就知道,中国已经开进崛起的车道,扬帆出港。没有什么人,没有什么国家可以阻挡了。当他们看见那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脸上的真诚喜悦和兴奋时,他们就预感到,这场还未开始的中日战争,结局似乎已经注定。他们绝对相信,如果政府有需要,这些人绝对会义无反顾地投入战争,绝不退缩。一个充满勇气,无畏,智慧的国家和民族,是永远无法打败的。不仅日本打不败,英法等国,也打不败。
同时,也有许多国外记者在他们的个人传记中提到,当看见中国年轻人激进的火热后,他们当时就在心中泛起了莫大的担忧。中国民族主义乃至民粹主义的扩散,就如秋日的森林大火,是那样的汹涌,那样的炙热,让人无法呼吸。
许多年后,人们无法完全证实这种猜测,但是历史却告诉人们,中国后日的霸权地位。和今日的这一幕,有着难言的因果。而中国在霸权之路上的种种作为,也都和他们强烈的民族主义乃至民粹主义不无关系。这个过程,没有什么对错。因为正确的观念,永远操控在胜利者的手中。
此刻,不仅是中国的记者,还是海外的记者,他们发回报社的稿件最热关键词就是,一场一战后最大规模的战争,即将上演。国际联盟在此事件上,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俄国的战争属于内战。)
南京对日宣战后。政府机构看上去显得和平时并没有多大的区别,稍稍变化的可能就是军队的后勤部门联合政府相关机构,开始大面积的战争物资的调配。而军事会议乃至部署计划早就决定,如今需要做的只是按照计划执行。
整个自治区比南方其他地区显得无比震惊,除了那些和军事有关的工厂开始了加班加点的生产外,百姓们的生活似乎毫不受影响。当初中日在山东干仗,距离那样近,也没见自治区受到多大的影响,更别提如今的战场远在东北。你说习惯战争也好,对国防军极具信心也好,反正在许多洋人们的眼中,还真未发现自治区和平时有着太大的改变,除了百姓们聚首时必谈的东北战争话题。
南方的民情虽然不到当初自治区的几省,但是毕竟战场离他们十万八千里,恐惧心倒也没有几分。但北方的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大批有钱人,工商企业家纷纷南下搬迁,有的工厂甚至都开始提出搬迁计划。
民众南下华飞可以理解,但是连工厂都要南下,这就有些过了。产能的集中过剩,资源生产的不合理分配,发展的不均衡都是非常大的问题。尤其是现在的自治区各国工业都已经接近饱和,处于高速发展。一旦北方的工业企业南下。必然会加剧竞争,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不利于北方本就薄弱的工业基础。
更要命的是,连前清最后一任皇帝溥仪也电报南京,要去来南京,避免受到战火误伤。虽说前清的皇帝如今几乎处于软禁的状态,没有多少权利。但是他的影响力还是有的,尤其是对北方的满族同胞。一旦溥仪南下,恐怕更大的移民潮即将涌现。
南京政府迅速做出反应,第一内阁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劝道北方民众不要随便做出南下的举动,尤其是那些工商企业。南京政府承诺,所以工商企业,包括民宅私产都可以参加政府特赦的战争保险。倘若个人财产在战争中因为战火而破坏损失。将会根据保额进行赔偿。并且新闻发言人还宣布,大总统,三军总司令华飞将北上北京,亲自指挥对北京的战争。而如果个人执意把私产,尤其是工厂迁往南方,不仅不会享受国家目前已有的各种工商企业发展促进政策,还会征收一项临时的战争期间浪费国家资源税,这种税详细划分为浪费交通资源税,浪费战略物资税,浪费人力税等等,以让那些执意搬迁的工厂一算下来,感到非常的不合算。
如此一来,这种移民搬迁大潮才突然刹车止步,之所以止步的最大原因倒不是私产保险,而是华飞宣布北上北京。相对于那些财产,大家对于生命的关注,还是放在首位的。不过既然华飞都来到北京,说明北方的防卫力量一定足够强大,否则大总统为何会如此具有信心。毕竟北方的这些民众,限于当初北洋政府的宣传封锁,对于国防军的直观意识,绝对没有自治区的民众来的更加直观,自信。
退一步说,即使北方的国防军最终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大总统总是会先撤离的吧。一旦发现大总统撤离,或者说收到战事不利的消息,再计划撤退不迟。毕竟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不是到了逼不得已,谁愿意走出这一步。
如此,看似普通的一步,不仅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北方的移民潮的泛滥,也让永安保险公司迅速地开始推广壮大,把保险意识在国内普遍,促进保险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华飞的北上,陆军的重甲坦克兵团也迅速集结出动,空军开始大批量调遣,海军,尤其是潜艇大批下水出海巡游。而有关军事调动部署都被严格保密,媒体们除了知道对日宣战半个月后,国防军还未采取一场行动,除了知道大总统已经抵达北京几天之外,截获不到任何的军事情报。
这个时候,日本政府也是焦头烂额,还未得当各大政党合作的山本权兵卫如今又不得不面对新的外交危机。军派人物趁机对他发动攻击,山本自己的内阁都摇摇欲坠,哪里还能分出多少精力去处理东北的事情。
北京,一处毫不起眼的四合院内,明岗暗哨遍布,许多身着便装,军装的人进进出出,房间中,国防军司令部,参谋部的人都在查阅着各类信息的军事情报。而华飞却并不忙碌,站在一户雕花的玻璃窗前,看着屋外的余晖。
在外人看来,甚至在各国的情报机构看来,中国的陆军主力都调往北方,即将发动对东北的战争,收回领土。不仅世界媒体的焦点集中在这片土地上,这里更是成了各国谍报人员出没的重灾区。
然而这些问题都有参谋部和司令部的人处理,在华飞的脑海中,却在想着另一件事,那就是声东击西,这个大胆的计划,真的可以成功吗?
没错,华飞虽然把陆军的许多兵团调到北方,甚至把陆军八成的装甲兵团调在北方驻守,但是如果帝国的情报机构足够强大就会发现,中国国防军陆军主力的数量似乎有些诡异。如果说这还不能成为致命的疑点,那么在北方的空军主力,尤其是轰炸机的数量,就令人不得不怀疑了。国防军为何顶多只出动三分之一不到的轰炸机到北方,而且还都是老款的近程轰炸机?难道国防军企图靠在性能并不十分稳定的坦克决胜?还是说他们的坦克性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想要大展雄威?
如果国外的情报机构可以如此准确地获知这些信息,哪怕就是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军校学生也能看出这绝不寻常。但在此刻,除了这间小屋内的人和其他极少的人知道答案,其他人暂时还不会知道,此刻的华飞心中,关注点已经飘向了南方,飘向了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