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不如诸夏之亡也

秦吏 七月新番 1961 字 2022-09-17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帝位空置”的状态。

奉常官署内,尽管前段时间才有人因“非以宜言”罪被下狱,但如今舆论管制较秦始皇帝时松了许多,儒生们的议论声便仍然未息。

他们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随之到来的礼仪问题上:黑夫称公,当用古时封邦建国之礼,置直属于其下的群卿大夫否?亦或是仍如现在这样,凌驾于九卿之上。同时,封公的典礼又将如何举行,既然没有天子,那谁来给予黑夫册命呢?凡此种种,争得不可开交,烦恼之际,甚至有人插了句嘴:

“孔子言,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如今天子之位空置,这是否意味着,此乃无道之时?”

就连太宰令伏生也摇头道:“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眼下却不仅要三月无君,恐怕要三年五载无君,岂能如此……”

虽然法家和儒家一直不对付,但面对君主时,二者的观点却极其一致。

在法家眼里:“夫利天下之民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立君。”可见,天下之治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君”。

在儒家看来,君主在政治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也以为天下治平之基本,在于人君一人之身。

尽管反对者甚众,可摄政决心已下,既如此,就必须为其施政找到依据,这便是御用文人的本事了。

“如此说来,周公摄政时也是礼乐征自诸侯出,是无道之世了?”

群儒一看,却是太史令叔孙通,这位正儿八经的孔门弟子义正言辞,质问发言者。

周公是儒家理论的根源之一,从孔子便开始尊为圣人,不论哪个学派都推崇之至,认为周公制礼,是天下有序的开始,谁敢质疑周公时是无道?

那几个儒生顿时哑然,叔孙通更大声说道:

“周公定礼乐,天下大治,然自周室东迁摄政治国,陵迟至今,五百五十年来,礼崩乐坏,皆为无道之世!”

好家伙,将秦始皇帝时也算进“无道”的时段去了,但这却又是奉常官署内群儒的共识,纷纷点头,而胡亥时更差劲,更加暴虐无道。

“而现在,恰恰是从无道转入有道的开始。”

叔孙通以为,摄政,不过是从无道进入有道的过度阶段,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他看来,对于黑夫而言,因为故秦大臣和百姓习惯了秦君统治,故取而代之时机未到。

可再立一个嬴姓皇帝,既让北伐功臣心中难安,也会对未来征讨六国,争取六国豪杰百姓降服不利。

摄政,是黑夫眼下能采取最好的办法。

更何况,谁说现在就无君了?

“尔雅有言,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谁说非要皇帝才是君?只要独一无二,即便是太阳落山后升起的月亮,也能令漫天星辰失色!”

这不就是先前那“月将升,日将落”的预言么?

当然,这并非长久之计,在叔孙通看来,迟早,另一个预言也会应验。

“亡秦者黑……”

“昔日秦始皇帝之所以称皇帝,是因为其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三皇五帝所不及。故号曰‘皇帝’。”

“摄政必须再度一统天下,得万众拥戴,方能水到渠成,取代嬴姓秦朝,真正坐上皇帝之位,开启一个新朝……”

这番话自不能说得如此直白,他遂面色一板,教训那些被自己举荐进入奉常的群儒道:

“汝等昔日让我向摄政入荐诸生为官,如今进了奉常,却不好好珍惜,襄助摄政定礼,兴礼乐之道,而在此妄言,意欲何为?”

众人顿时讷讷,但脸上服了,心里却未必服。

这时候,满堂儒生又听到另一个声音道:

“太史说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