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出发广都

绿化带、广告牌、送站的人群,全都向后退去。

她望着窗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咖啡杯沿:

“你记不记得,小时候坐绿皮火车去外婆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陆沉愣了一下。

他当然记得。

七岁那年,李若雨的奶奶生病,她妈妈带她回广都探亲,顺道送他去外婆家。

两人挤在绿皮火车的硬座上,他抱着她的布娃娃(后来才知道那是她最宝贝的玩具)。

她啃着半块橘子味的硬糖,糖纸在他手心里折成小船。

“记得。”

他说。

“你当时说,等长大了要坐会飞的车,这样就不用坐这么慢的火车了。”

“后来我真的学了飞行器控制。”

李若雨转头看他,眼睛里浮着层薄雾似的光。

“本科读的是航空航天,硕士转了机械工程。因为发现,比起让机器飞上天,我更想让它们‘活’起来。”

她指了指自己的胸口。

“就像人一样,有感知,会思考。”

陆沉想起她实验室里的教育机器人。

那些圆头圆脑的“小助手”能识别学生的表情,会根据课堂氛围调整讲解节奏。

上次他去帮忙调试时,一个机器人还冲他眨了眨眼睛,说:

“陆沉同学,今天的微积分作业有道题你写错了哦。”

“你做的机器人……很厉害。”

他说。

“上次在实验室,我看到它们帮本科生修电路,有个学妹说,比她爸爸修得还快。”

李若雨被逗笑了:

“那是因为它们内置了故障诊断数据库,能快速匹配问题。”

她顿了顿,语气突然认真起来。

“但其实我最想做的,是让它们有‘温度’。比如,能感知主人的情绪,下雨时主动递伞,难过时轻轻拍拍肩膀……”

她的指尖轻轻碰了碰陆沉的手背。

“就像你上次,我改论文到凌晨,你悄悄放在我桌上的那杯热牛奶。”

陆沉的心跳漏了一拍。

那是他第一次进她的办公室,抱着从食堂买的保温桶,里面装着她最爱的红豆双皮奶。

他本来想敲门,却看见她趴在桌上睡着了,电脑屏幕还亮着。

论文页面停在“自适应控制算法的鲁棒性分析”那一章。

他没敢打扰,把保温桶放在她手边,又帮她拉好滑落的椅子,这才轻手轻脚退出去。

第二天她见到他时,眼睛亮得像星星:

“昨晚的牛奶,糖放得刚好。”

“其实我……”

他想说“我早就注意到你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列车此时驶入了一段沿海路段,窗外的海面泛着银光。

浪花拍打着礁石的声音透过玻璃传来,模糊又清晰。

李若雨从挎包里拿出个铁盒,掀开盖子,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桂花糖。

“早上收拾东西时翻到的,是你去年寄给我的。”

她推过去一块,“你说在广都买的,比深城的甜。”

陆沉接过糖,糖纸是淡金色的,印着小朵的桂花。

他剥开放进嘴里,甜而不腻的桂香在舌尖漫开。

确实比深城超市卖的甜,因为他记得,去年暑假他去广都找她。

两人蹲在老巷子的糖铺前,她挑了最满的那袋,说“要挑糖霜厚的,这样才不会受潮”。

“对了。”

他突然想起什么。

“上周你说的那个教育机器人项目,我帮你查了些资料。”

他从背包里掏出个文件夹。

“关于情感识别的算法,我找了几篇最新的论文,还做了笔记……”

“小沉。”

李若雨打断他,伸手按住他的手背,“我知道你想帮我。”

她的目光温柔得像春天的湖水。

“但你才大一,不用这么着急。”

“我不是着急。”陆沉急急解释。

“我只是……想和你一起做。”

他的耳尖红得厉害。

“就像小时候一起修四驱车,你画图纸,我找零件;就像高中一起做物理实验,你算数据,我调仪器……”

他低头盯着两人的交握的手。

“我想和你一起,把那些‘想’变成‘做’。”

李若雨的眼眶微微发红。

这个18岁的男孩,总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带着最纯粹的热忱,像束光一样照进来。

“好。”

她轻声说。

“周末回家,我们一起整理资料。”

她的指尖轻轻抚过他的手背。

“对了,我奶奶说,要给你做糖醋排骨。她记得你小时候最爱吃,说你吃排骨时,连骨头都要嗦干净。”

陆沉笑了:

“那我得提前把胃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