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等人皆是诧异。
明明这位在之前表现出来的是对儒家的厌恶。
这样的厌恶儒家,却能支持儒家的根本理想之一吗?
下意识的又看向叔孙通。
叔孙通靠近,小声的和他们交流这位的为人处世。
——这位一向是辩证性的看待一门学科的。
这倒是和名家的惠子不谋而合。
只有相对对错,没有绝对对错。
另外一边——
“荒唐!”没等商鞅开口,旁边一位胡子花白的老臣先炸了,“庶民识字有何用?岂不是要乱了尊卑?”
嬴炎皱眉:“怎么没用了?认字才能看懂朝廷政令,学会算数才能更好地种地经商。百姓聪明了,国家才能更强啊。”
商鞅若有所思,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继续说。”
他的思想当中包括了为庶民普及律法,但绝对不包括让普天之下的所有人都认字。
这耗费的精力太多了。在大争之世,这样根本不恰当。
可作为先辈,他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这时候的大秦已经从需要硬实力变成了需要软实力?
世间安得两全法?
无能的人才想不出来有两全法。
他商鞅不信自己想不出来,又能在大争之世争霸,又能为后世软实力提升埋下火种的政策。
——就当是为了主君,嬴渠梁。
“至于军民鱼水情……”嬴炎想起刚才看到的场景,“就是军队爱护百姓,百姓支持军队。就像鱼和水一样,互相离不开。”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军队行军时会帮百姓修路,收割时节会下田帮忙。百姓呢,也会自发给军队送粮送鞋。”
一直沉默的嬴渠梁突然开口:“如此,征兵可会容易些?”
“何止容易!”嬴炎来了精神,“若是百姓真心拥戴,怕是会抢着送儿郎参军。毕竟保家卫国,就是保护自己的好日子。”
那样的日子很遥远,可正是因为遥远,才需要人不断的努力,不是吗?
几位国君交换了眼神。
不可行,还是需要观影上面的亩产良种做铺垫。
魏惠王酸溜溜地哼了一声:“说得轻巧,这得要多少粮食撑着?”
“所以要先让百姓吃饱。”嬴炎理所当然道,“亩产上去了,税收多了,国库充盈了,自然就能办更多事。这是个良性循环。”
一直旁听的齐威王突然抚掌笑道:“妙啊!先富民,后强兵。只是……”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秦孝公,“这得要几代人的坚持……”
话还没说完,几代秦君同时看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