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韩信军令状

作为大秦三大兵团之中,唯一还坚持忠诚于摇摇欲坠的咸阳中央的统帅……他简直是一块啃不动的硬骨头。

就算是嬴炎直接把现成的、能保全他和他麾下将士的完美借口掰碎了,想尽办法喂到他嘴边,人家也是直接“呸呸呸”吐出来——真正是软硬不吃。

干什么? 干什么?

就因为赵高和胡亥现在正为了如何处置他的问题互相扯皮、东拉西扯,暂时没空给他添乱了,他就觉得自己又行了?

觉得又能替大秦续上一口气了???

难道就因为三大兵团里就剩你一个还对咸阳保有名义上的忠诚,所以就坚决不能背叛?哪怕明知道那是条死路?

之前也没看出他品德高洁、愚忠到这个地步啊!

嬴炎忍不住开始回忆原本历史轨迹上的故事——章邯带领二十万投降的秦军将士,最终却被项羽全部坑杀于新安城南。

说实在的,之前就分析过,章邯那支军队的构成多数是征发自骊山的刑徒和奴产子,其中很大一部分籍贯正是楚地,也就是说,项羽一声令下,处死的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潜在支持者和子民。

胡亥不是个东西,项羽太过残暴冲动,难道章邯就真的一点责任都没有了?

嬴炎自从恢复记忆之后,就对章邯难以生出好感来,明明在恢复记忆之前,还曾真心实意地指望着能把他拉拢过来,共图大业。

理智上知道章邯的选择在当时情境下有其无奈和无辜,但人的情绪是非常复杂的。

嬴炎总是忍不住想:那二十万将士,如果不是出于对主将章邯的信任,相信投降能换来一条生路,又怎么会乖乖地引颈受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章邯明明是一个在战场上极有血性和决断的人……不!他就是一个非常有血气的人!

巨鹿之战前连战连捷,逼得反秦势力节节败退就是明证。

但这份血气,在被项羽击败、投降之后,仿佛就瞬间消失了一般。

怎么就连最后鱼死网破、拼死一搏的勇气都没有了?就那样眼睁睁看着?

相比之下,历史上那个赵佗,虽然据岭南自立为王,割据一方,但他至少在秦末大乱世中保住了那一片土地的安宁,使岭南百姓未被中原战火大规模波及。

从结果论,功过难说,但确有其积极的一面。

所以明明知道历史,嬴炎用起赵佗来,虽然提防,却还算顺手。

最后他得出总结:无论如何,那几十万军队,不能再毫无保留地掌握在章邯手上了。风险太大。

只是让嬴炎万万没想到的是,局势的变化如此出人意料——

不久之后,一份紧急军报呈送至嬴炎案头。

“破釜沉舟”的经典戏码,这一次没有被项羽用在巨鹿对付章邯,反倒是让项羽用在了与韩信指挥的军队对决之上!

嬴炎看着军报,面色古怪至极,第一时间追问:“谁赢了?”

对比项羽,韩信的优劣点可谓极其鲜明。

优势在于:韩信善于奇谋,用兵如神;精通阵法变换和地形利用,能将战场环境化为己用;性格冷静理智,能根据瞬息万变的敌情灵活调整战术,极少犯错。

劣势则在于:个人武勇远不如堪称万人敌的项羽;许多精妙战术需要足够的兵力和资源来支撑执行;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士兵士气不足、训练不够,他那些大胆迂回的计策可能面临较大风险。

当然,以上的劣势,在嬴炎毫不吝啬的兵员和物资支持下,很大程度上被弥补了。

韩信的军队,最不缺的就是人和粮草。

前来报信的小将挠了挠头,表情有些复杂:“回主君,算起来是韩将军险胜。但是……那西楚霸王着实凶猛,硬是带着残余的亲兵精锐突围成功,看方向,似乎是退出战场,想往回撤来重整旗鼓的意思。”

旋即,他压低声音补充道:“正因为让项羽主力突围走了,韩将军觉得此战未竟全功,算不得胜,估摸着……请罪的军令状已经在送来的路上了。”

嬴炎顿时无语:“……所以,项羽现在是往我们这边赶了?”

他所在的这支主力,正面对的是被南秦军打得节节败退的楚地军阀杂牌军,若项羽一到,以其威望,自然能瞬间整合这些散兵游勇,获得最高领导权。

小将连忙点头:“是的,主君。不过韩将军已经率军在后面紧追不舍了。主君可以放心。

那项羽不过是会耍一些小聪明,凭一股蛮力,成不了大气候的!”

小将在韩信麾下待久了,耳濡目染,对韩信的崇拜近乎盲目,此刻恨不得项羽马上暴毙,那语气里的偏袒简直毫不掩饰。

嬴炎听着这充满个人感情的汇报,嘴角微抽:总觉得这傻孩子嘴里说的“只会耍小聪明”的特征,安在韩信自己身上好像更合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