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感觉写的有点人机,都是看了让人一眼跳过的内容,大家爱看就看,不爱看的话就当做是我水字数吧。)
民间有的聪明人感觉自己找到了商机,碾碎、摊平、晒干,那不就是纸的制作方法吗?
烂树皮、家中被穿的烂的不能再穿的烂麻衣不少黔首都是能找到的。
如果……能卖给那些贵人的话……
天幕结束后,就已经有不少人在农忙之余试图制作了。为了活下去,更好的活下去。
当然这和诸子百家的大儒关系不大。
诸子百家的人再也不能试图静观其变了——百家大议还没有展开,他们原本是打算在咸阳城住一段时间,打探一下情况。
如今倒是好,直接炸出了下一任君王的思想偏向——杂家。
已经在咸阳城了,开始行动了起来。
但是,没找到人。
陈平上次没来得及毛遂自荐,这次倒是学聪明了,在统一接待他们的地点组织了一场小型“百家大议”。
靠脸来辨认十几年后的人,还是没有籍贯姓名的前提下,着实有些抽象了。
比如陈平他自己,都在咸阳城遇见了不下三个长得和他相近的来者……
咸阳城西,一处临时被征用、略显破败的旧官署院落——
陈平凭借其圆滑的交际手腕、“百家大议”以及这张脸的便利的综合号召下,硬是在这短短时间内,聚拢了滞留在咸阳的相当一部分诸子百家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