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城门口

徐荣深知局势紧迫,一旦下定决心,便不再犹豫。他凭借着卓越的统帅能力,巧妙地引导军队阵型,在皇甫嵩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慢慢将阵型偏离城门。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一支三千人的骑兵精锐如离弦之箭般杀出,直扑皇甫嵩的中军。这些骑兵深知此去九死一生,但为了给大军争取突围时间,他们爆发出惊人的气势,喊杀声响彻云霄,仿佛要将天地都震碎。

成大器一马当先,长枪在他手中舞得密不透风,枪尖寒光闪烁,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此刻的他,仿佛将体内的潜力尽数激发,超水平发挥。太史慈手持长戟,紧紧跟在他左侧,长戟上下翻飞,如同一道坚固的屏障,为成大器挡住了左方的攻击。而右侧,则只能靠成大器独自应对。

就在成大器全力拼杀之时,一道银色的光芒闪过,一名骑兵突然出现在他右侧,手中兵器挥舞,为他挡下了大半攻击。成大器心中一惊,回头望去,只见张绣俊朗的脸上带着一抹阳光般的笑容,大声喊道:“愿助征东将军一臂之力!”那笑容中没有丝毫畏惧,仿佛不是奔赴一场生死之战,而是去享受一场惬意的旅行。

成大器又惊又怒,笑骂道:“呵,随你,死了别怨我。”嘴上虽这么说,心中却涌起一股暖流。在这残酷血腥的战场上,生死与共的情义显得格外珍贵。他手中长枪不停,枪影翻飞间,鲜血四溅,一朵朵血花在夕阳下绽放,宛如凄美的曼珠沙华。

皇甫嵩看到徐荣率领大军向城门外撤去,心中一惊,眼中闪过一丝焦急。他斜眼一眯,大声命令道:“公明,莫管这里,拦住他们!”城门楼上,士兵们正在奋力关闭城门,但由于之前高顺夺取宣明门时破坏了一些机关,想要完全关闭城门,还需要不少时间。徐晃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骑兵奋力追击徐荣。然而,徐荣早有防备,当徐晃冲出城门的那一刻,一阵箭雨如飞蝗般袭来,逼得徐晃不得不勒马后退。城外是西凉军的地盘,徐晃深知贸然深入太过危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徐荣的军队渐渐远去。

未能成功拦截徐荣,皇甫嵩心中满是遗憾。但转念一想,能将成大器和张绣留在这里,也算有所收获。与这两位猛将相比,徐荣带走的几千人马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在皇甫嵩看来,徐荣是难得的帅才,王允或许没有意识到他的价值,但自己却十分清楚,若让徐荣顺利逃脱,日后必将成为大患。因此,他派徐晃追击徐荣,既是为了完成任务,也是想借此机会除掉这个潜在的威胁。

成大器、张绣和太史慈三人并肩作战,面对皇甫嵩不断涌来的军队,他们毫无惧色。长枪、长戟在战场上交织,形成一道道耀眼的光芒。每一次兵器的碰撞,都迸发出火星;每一次攻击,都伴随着敌人的惨叫。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三人渐渐感到体力不支。敌人如潮水般涌来,一波接着一波,仿佛无穷无尽。

成大器看着身边的战友,心中暗暗思索着脱身之计。他深知,若继续这样硬拼下去,三人迟早会力竭而亡。突然,他目光扫过战场周围的地形,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大声喊道:“子义、张绣,随我来!”说着,便调转马头,朝着战场一侧的小巷冲去。

张绣和太史慈虽不知成大器有何打算,但对他深信不疑,立即紧跟其后。三人凭借着精湛的骑术,在小巷中穿梭自如。皇甫嵩见状,眉头一皱,冷哼一声:“想逃?没那么容易!”他亲自率领一队骑兵,紧紧追了上去。

小巷中,道路狭窄曲折,骑兵的优势难以发挥。成大器等人熟悉长安城内的地形,巧妙地利用弯道和障碍物,一次次摆脱追兵。然而,皇甫嵩也不轻易放弃,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始终紧追不舍。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一股打劫的乱军从此处逃窜而来,这为成大器等人带来了一丝希望。他们在黑暗的掩护下,继续在城中周旋。成大器一边寻找机会,一边思考着如何与城外的徐荣取得联系。他知道,只有里应外合,才能真正摆脱困境,重获生机。而此时的长安城内,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