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棠想了想说,“他的房子估计卖不了。我们村长不会同意的。宅基地是村集体的。”
张秋菊也点头,“卖给外村的不行,不过卖给本村人好像是可以,村委那办个手续就行。”
“本村人,家家有,谁还去买?”
张秋菊小声说,“有买的,之前有一家就是卖了。前街老刘家,他家两个女儿,都考出大学去了,在城里安家,
就把村里的房子卖了,卖给了另一家儿子多的老韩家。
当时苏家村拆迁时,老韩家只有一个儿子,谁曾想一个儿子结婚后,竟然生了四个孙子,
分的两套房子不够住的了,就买了同村别人家的。
像他们这种情况的人不少。
你虽然在村里住,但是天天不管村里的闲事儿,不知道。
我家有一个我妈,情报小组长,啥都了解。
再加上我自己到了现在的岁数。竟然也开始向我妈妈靠拢,
这村里七姑八大姨家的事儿,门儿清,哈哈。”
苏棠笑了,“你这是成了村里的小灵通了。”
张秋菊也笑,“可不是嘛,接我妈的班了。真是没脱离了东家长西家短的本性,哈哈。”
苏棠说,“其实,人活在这个世上,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茶余饭后的闲谈可多了,就像我们俩现在似的。聊半天了。
以前可烦村口那老槐树下的大妈们的情报站,现在慢慢的就成了曾经的她们。呵呵。人生真是一个循环。”
张秋菊点头,“嗯,真的是慢慢成了他们,其实放宽心就好了,不用在乎别人眼光就没事儿了。
啊,对了,我们这西边三黑子家,你记得吧?
三黑子死了三十多年了。那会儿我们还小。”
苏棠笑了,“我记得他家,因为当时三黑子发丧时,他老婆嗷嗷大哭,以后没个亲人了,没人干活了,没人给暖被窝了,以后找谁睡个觉呀……
反正是好多惊人之语,惹得看发丧的人哄堂大笑。我也是因为这句没人给暖被窝记住的他老婆,他老婆好像叫三妮儿?”
张秋菊点头,“就是她,三妮儿,现在七十多岁了,那可是真的活的不在乎别人眼光。
三黑子死了之后,留下三妮儿和两个儿子两个闺女,
三妮儿真是管不住自己的人。
正好她家后面的邻居,那个二狗子家,媳妇儿走了。
俩人孤男寡女的就睡一块去了。
开始还怕人看见偷偷摸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