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帮助父亲校勘刘备提供的那些手稿时,她更是被刘备那融合了先贤风骨与现代审美、自成一派的书法所折服,连父亲和郑玄等大儒都赞不绝口。而那些精巧的标点符号和书稿中不时闪现的、超越时代的见解,更是不断刷新着她的认知。不知不觉间,那份好奇已悄然转化为一种连她自己都未曾完全明晰的倾慕与关注。去年听闻刘备迎娶糜贞的消息时,她心中那股莫名的酸楚与失落,至今想来仍清晰可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刻,骤然见到这个占据了她太多思绪的男子,看着他比几年前更加沉稳威严、却也因征战而略显风霜的面容,蔡琰只觉得心跳加速,脸颊微微发烫,目光竟一时无法从刘备身上移开。
两人就这般在客厅之中,隔着数步之遥,四目相对,一时竟都忘了言语,空气中仿佛弥漫开一种微妙而悸动的气息。
典韦侍立门外,目不斜视。而蔡邕,将女儿的神情与刘备瞬间的失态尽收眼底,心中不由一叹。他何尝不知女儿心思?起初,他确不愿才华横溢、心高气傲的女儿屈居侧室。但年事渐高,深感时日无多,又见刘备如今坐拥青徐,文治武功皆显雄主之姿,更难得的是其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与投入,与自家志趣相投。若女儿真心属意,刘备又能善待……或许,这也是一桩良缘?
“咳!”蔡邕轻咳一声,打破了这短暂的静谧。
刘备与蔡琰同时回过神来。刘备迅速收敛心神,略显尴尬地移开目光,心中暗责自己失态。蔡琰更是霞飞双颊,慌忙低下头,将茶盘放在案几上,声如蚊蚋:“父亲,刘使君,请用茶。” 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琰儿,去将为父书房东侧案几上那部《礼记集说》手稿取来。”蔡邕若无其事地吩咐道,借此支开女儿,化解眼前的尴尬。
“是,父亲。”蔡琰如蒙大赦,连忙敛衽一礼,匆匆转身离去,背影窈窕,步伐却略显凌乱。
刘备也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对蔡邕拱手道:“让先生见笑了。不知先生对备之手稿,有何处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