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智败杨凤

简雍道:“或可智取。其部下山抢粮,必分兵前往各县。我可集中兵力,伏击其一路,挫其锐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备采纳简雍之策。他料定杨凤必不会亲自前来,派出的只是偏师。他一方面加强安喜县城防,做出死守姿态迷惑敌人;另一方面,秘密派遣使者急赴高阳县,请求高阳令出兵协助。

高阳令正愁无以为报刘备救命之恩,闻言毫不犹豫,尽起县中可用之兵,兵士虽不多,但士气高昂,听从刘备调遣。

刘备亲率关羽、张飞及安喜主力,联合高阳县兵,在其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当杨凤部一支约五百人的抢粮队伍大摇大摆地进入伏击圈时,顿时遭到迎头痛击!关羽张飞如同猛虎下山,率军冲杀,对方猝不及防,加之本就是为抢粮而来,斗志不高,瞬间溃败,丢下数十具尸体和抢来的少量粮食,狼狈逃回山中。

此战规模不大,但意义非凡。它成功挫败了杨凤的抢粮计划,保住了安喜、高阳两县的秋收果实,更极大地鼓舞了联军士气。

刘备深知,杨凤绝不甘心于此败,更大的报复必将到来。他未雨绸缪,立刻书写公文,向中山郡太守详细禀报杨凤动向及安喜之战的经过,请求郡府派兵支援,共同御敌。

然而,中山郡太守乃是宦官亲信,素来庸碌无为,只求苟安,生怕引火烧身,收到公文后,竟回信婉拒,言语含糊,只让刘备“酌情自守”,实质是置之不理。

“哼!尸位素餐之辈!”刘备收到回信,冷笑一声,并不意外。他早已看透这腐朽的官僚体系。

“玄德,郡府靠不住,唯有自救!”简雍肃然道,“雍愿亲往周边各县,游说其县令,陈明利害,共组联军,以抗杨凤!”

“好!”刘备眼中精光一闪,“此事非宪和不可为!切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让他们看到,与我刘备合作,有利可图,且有胜算!”

简雍领命,即刻出发。他首先选择了与安喜、高阳毗邻的几个县份。这些县份同样遭受过黑山军的荼毒,对杨凤又恨又怕,且大多听闻过刘备的仁德和关羽张飞的勇名。

简雍不愧为出色的说客。他每至一县,并不急于求援,而是先与县令分析局势:

“杨凤此次受挫,必不甘心。其若大举报复,岂会只攻我安喜一县?届时各位大人之县邑,秋粮丰足,岂非皆成其目标?唇亡齿寒之理,诸位大人岂能不知?”

“郡府态度暧昧,袖手旁观,我等若再各自为战,必被杨凤各个击破,去岁之惨剧,必将重演!”

“刘县令,乃汉室宗亲,仁德布于四方,勇略冠于三军。关云长、张翼德皆万夫不当之勇将。前番高阳雪中送炭,近日又挫杨凤偏师,已显其能!若我等各县联合,共推刘公为盟主,统一号令,合力抗敌,必能保全乡土,护我粮仓!”

“况且,联合之后,信息互通,兵力互助,物资调剂,岂不胜过独守孤城?”

简雍的话,句句敲在各位县令的心坎上。他们既害怕杨凤的报复,又苦于自身力量薄弱,更对郡府失望透顶。如今有人愿意牵头,而且是名声颇佳、能力不俗的刘备,再加上刘备救助高阳、小胜杨凤的事迹就在眼前,证明了他并非空口白话。

于是,周边数县县令纷纷响应,同意联合,并共推刘备为联军统帅,统一指挥调度各县兵力钱粮,共同抗击杨凤。

刘备的势力范围,借此机会,从安喜一县,悄然扩展到了小半个中山郡!虽然这种联盟颇为松散,但毕竟迈出了关键一步。他手中可直接或间接调动的兵力,已超过两千人,粮草也更加充足。

接下来数月,刘备充分利用联军优势,灵活调度。一旦发现小股土匪或杨凤部散兵袭扰任何一县,立刻就近调兵围剿,或命关羽张飞亲自率领精锐驰援,屡屡得胜,缴获颇丰。联军声势渐起,各县百姓安全感大增,对刘备更是心悦诚服。

时间到了中平三年九月,秋高气爽,正是粮草最为充足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