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风波再起

这一日,汉灵帝刘宏因张燕之事心烦意乱,召近侍商议。赵忠看准机会,进言道:“陛下,涿县令刘备,虽有些许微功,然其未履安喜县尉之责亦是事实,致使安喜失县,功过相抵,不宜升迁。然值此用人之际,亦不宜重罚。不若使其平迁至安喜县,继续领安喜亭侯,令其戴罪立功,保境安民。若其能平定安喜乱局,则说明尚堪一用;若不能,届时再行处置,亦不为迟。”

这番话,看似公允,实则包藏祸心。安喜县刚刚遭过兵灾,县令被杀,民生凋敝,且地处要冲,很可能直面张燕兵锋,乃是一处险地。将刘备平调至此,既看似回应了“核查军功”的诏令,又将其置于危险境地,可谓一石二鸟。

灵帝本就昏聩,近来又为乱事头疼,听闻此议,觉得甚是“稳妥”,既照顾了各方情绪,又解决了安喜县令的空缺问题,便朱笔一挥,准了此议。

于是,一道新的任命诏书,很快便从洛阳发出,送往涿县。

诏书中,先是例行公事地肯定了刘备在涿县的些许“苦劳”,随即笔锋一转,提及“安喜失县,县尉亦有责焉”,最终裁定:“着涿县令刘备,平迁为安喜县令,仍领安喜亭侯爵,克日赴任,绥靖地方,戴罪立功,不得有误!”

当这份诏书送到刘备手中时,他正在校场观看士卒操练。听完诏书内容,他面色平静,谢恩接旨。

身后的关羽、张飞、简雍等人,却已是怒形于色。

“岂有此理!大哥立下如此大功,不平反安喜失县之冤屈也就罢了,竟还将大哥调往那等险地!说什么平迁,分明是阉宦陷害!”张飞压低声音,怒不可遏。

关羽丹凤眼微眯,寒光四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古今皆然。然我兄弟,绝非任人宰割之辈!”

简雍忧心忡忡:“安喜县情况复杂,经此劫难,恐民生更加艰难,且地处要冲,安危难料。此去,恐是艰难重重。”

刘备缓缓卷起诏书,目光扫过愤懑的关羽张飞与忧色重重的简雍,最终落向南面安喜县的方向。他嘴角忽然浮起一丝极淡的弧度——皇帝信太监,朝廷光吵架。自己没有士族援引,没有朝臣提携,连恩师也困于党争之局。所有的路都需独自劈开,所有的名望都需一寸寸血汗换来。但这乱世将至的烟尘里,他要让天下人看见:织席贩履之徒,偏要凭孤身之力,挣出个万民景仰的朗朗乾坤

“安喜县……也好。”他轻声道,仿佛在自言自语,“安喜局面虽危,却或许……更是我辈用武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