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猛地提高声音,震得帐顶的灰尘簌簌落下:我告诉你们,前军的弟兄们认我这个主将,不是因为我资历深,是因为我敢带着他们冲在前头!是因为我能让他们活着看到明天的太阳!你们若不服,大可上战场与我较量,看看是你们的资历能挡箭,还是我的刀枪更管用!
最后一个字落下时,帐内死一般的寂静。连最聒噪的顾时都耷拉着脑袋,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常遇春弯腰拾起虎头刀,刀鞘上的虎头仿佛活了过来,正冷冷地盯着这群垂头丧气的老将。
好!说得好!突然,上首传来一声赞叹。众人抬头,只见朱元璋不知何时已醒了酒,正满面红光地拍着桌子。这位义军领袖今日一直没说话,只是笑眯眯地喝酒,谁也猜不透他的心思。此刻他站起身,走到常遇春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遇春啊,你这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咱们起兵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是为了论资排辈!今后军中就该这样,有能耐你就上,没能耐就给有能耐的人腾地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转向众将,脸色渐渐沉了下来:赵将军,顾将军,你们跟着我多年,立过不少功劳,我敬你们是长辈。可今日这番话,太让我失望了!若再敢因私怨耽误军机,休怪我朱元璋不讲情面!
赵德胜等人慌忙起身行礼,连声道:属下知错!
朱元璋摆了摆手:都散了吧,遇春留下。
众将如蒙大赦,灰溜溜地退出了大帐。帐内只剩下朱元璋和常遇春两人,烛火在他们之间跳跃,将影子拉得老长。
坐下说话,朱元璋指了指旁边的椅子,亲自给常遇春倒了碗酒,今日委屈你了。
常遇春接过酒碗,一饮而尽,酒液辛辣,却暖不了他心底的寒凉。他低声道:主公,属下不是为自己委屈,是为前军的弟兄们......
我懂,朱元璋打断他,眼中闪过一丝愧疚,这些老将跟着我打了多年仗,有些人的儿子都死在了战场上,我对他们是又敬又怜,有时难免纵容了些。但你放心,我心里跟明镜似的,谁在实心办事,谁在倚老卖老,我清楚得很。
他叹了口气:这世道就是这样,你想做事,就总得得罪人。当年我在郭子兴手下,不也被人排挤得差点掉了脑袋?可那又如何?只要咱们心里的那口气不散,就总有出头的日子。
常遇春看着朱元璋,这位领袖的脸上有一道从眉骨延伸到下巴的疤痕,那是当年在滁州城下被流矢划伤的。可此刻在烛光下,这道疤痕却显得格外柔和。他突然想起第一次见到朱元璋时的情景,那时他还在田间放牛,听说有位朱将军爱护百姓,便揣着两个窝头跑去投奔,没成想一见面就被对方拉着问收成,问家里的光景,那眼神真诚得让他想哭。
主公,常遇春抱拳道,属下不怕被人排挤,只要能跟着主公平定天下,让百姓不再受苦,就算受再多委屈,我也认了!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拍了拍常遇春的后背:好兄弟,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夜深了,你先回去歇息吧。
常遇春行了个礼,转身走出中军大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