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战前准备(上)

第三卷:风起云涌

第45章:战前准备(上)

林昊给出的七十二小时倒计时,如同上紧的发条,让整个“龙渊”据点以一种高效而沉默的节奏运转起来。

地下一层的数据中心,“鹰眼”面前的巨大屏幕被分割成数十个窗口,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高精度的卫星地图、通过特殊渠道获取的“明心生物”旧厂区部分原始建筑图纸(尤其是地下防空洞系统)、热成像扫描数据、电磁信号监测记录、以及巡逻队换岗时间规律分析……所有信息被不断交叉比对、建模、模拟。

“根据‘萤火虫’报告提供的安防弱点提示,结合我们之前的侦察,已初步确定三条渗透路径。”“鹰眼”的声音通过扬声器在安全屋内响起,同时将三维立体模型同步到林昊床头的平板电脑上。

“方案A,利用废弃防空洞系统,从我们之前发现的实验室暗门反向渗透。优点:隐蔽性最高,已知部分风险可控。缺点:通道结构未知,可能设有新陷阱,且目标区域(核心实验室)防御必然最强。”

三维模型上,一条红色的线条从厂区北端的通风井延伸,蜿蜒穿过地下迷宫,指向三号厂房下方的核心区域。

“方案B,伪装潜入。利用‘康安医疗废物处理’的运输车,在车辆进入装卸区时,混入其中。优点:可能直达核心区域附近。缺点:身份伪装难度大,车内检查风险高,一旦暴露即成瓮中之鳖。”

一条黄色的线条沿着货车行驶路线,进入装卸平台。

“方案C,强攻佯动,声东击西。由‘血刃’在厂区东侧制造爆炸或火力冲突,吸引大部分守卫注意力,主力从防御相对薄弱的西侧地下通风管道突入。优点:制造混乱,分散敌方兵力。缺点:动静过大,可能招致外部干预,且佯动组风险极高。”

一条蓝色的线条标注出西侧一条不起眼的通风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