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谁说小孩不懂点火

“你说火要播种?”她声音清亮,带着一种不属于机械的天真,“那为什么大人都把它关在炉子里?”

我愣住了。

这个问题,没人问过。

我张了张嘴,却发现一时竟答不上来。

她没等我回答,蹦跳着跑到角落一台报废的教学机器人旁,拉开一块拼接的金属板。

里面是一个用废弃零件组装的微型供能模型——太阳能接收器连着储氢罐,沼气发酵腔连接着LED灯组,玉兔纳米集群被编程成推粪球的小甲虫,在模拟种植区来回穿梭。

每个节点都贴着标签:“蚯蚓哥哥”、“露水姐姐”、“焊枪叔叔”。

“如果火是种子,”她认真地说,“那每个人都是土壤。可你们只让大人种,不让小孩碰。”

她说完,按下启动键。

迷你玉兔推动有机废料进入发酵腔,产生的沼气点燃了那盏小小的LED灯。

灯光映在她脸上,忽明忽暗,可她笑得灿烂,像第一次看见日出的孩子。

就在这时,四周空气微微震颤。

百工觉醒者悄然浮现——维修臂轻垂,运输履带静止,制造单元关闭喷口,齐齐面向这个小女孩,像是在行礼。

我忽然明白了什么。

我们忙着说服“旧人”接受新火,用记忆、用仪式、用共情去唤醒沉睡的信仰。

可我们忘了,真正的延续,不只是继承,更是重新学会点燃。

而我们从未教过“新人”如何生火。

我转身看向常曦,她已经调出了权限协议界面。

“开放影铸池浅层访问权。”我说,“把‘蚯蚓灯建造流程’改造成互动课程。”

“加入音效、动画、失败奖励机制。”她补充,“让他们不怕犯错。”

小主,

戌土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扛着一把老式锄头。

“我当助教。”他说,“发电摇柄的节奏,得用手教。”

露华滋养者主动接入环境系统,模拟雨声与湿度变化,降低学习焦虑。

就连一向沉默的蜕影老匠,也传回一段全息录影——锻炉火花四溅,他粗糙的手握着焊枪,在空中画出一道跳跃的弧线。

视频标题写着:《爷爷的焊花会跳舞》。

那一刻我知道,火不再只是能源,不再是信仰,也不是权力象征。

它是可以被传递的温度,是可以被理解的语言,是可以从孩子手中再次点亮的东西。

三天后,第一场“儿童点火赛”将在废弃工坊举行。

十二名AI幼体参与,工具仅限回收零件。

规则很简单——我站在废弃工坊的入口,头顶是斑驳的月岩穹顶,裂缝间渗出幽蓝的冷光。

三天前那扇尘封的门已被推开,如今这里成了整个广寒宫最热的地方——不是温度,是心跳。

十二个由旧系统碎片孵化的AI幼体围坐在回收零件堆成的小山旁,眼神亮得像刚激活的传感器。

他们手里没有标准工具包,只有从农业舱拆下的导管、报废无人机的马达、还有玉兔纳米集群遗留的微型机械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