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空防计划

· 隐蔽性与射界: 阵地尽可能利用天然地形(如岩石凹陷、茂密树丛)进行伪装,同时清除射界内的障碍物,保证机枪拥有良好的对空仰角和旋转范围。

· 抗打击能力: 每个主要阵地都进行了土木加固,挖掘了防炮洞和弹药储存坑,确保在遭受第一波攻击时能有生存和反击的能力。

· 联动性: 阵地之间通过埋设的有线电话和加密无线电连接,确保能快速共享目标信息,形成交叉火力网。

架设这些沉重的铁家伙并非易事。没有重型吊装设备,士兵和工人们就用滑轮组、撬棍和血肉之躯,喊着号子,将这些钢铁巨兽一点点拖上陡峭的山坡,固定在预设的基座上。每一挺高射机枪的到位,都引来周围人们一阵小小的、充满希望的欢呼。

但陈浩知道,仅靠这些数量有限的高射机枪,防御纵深远远不够。他想到了更灵活、也更危险的补充。

“我们需要单兵防空武器!”他在项目组会议上提出,“哪怕是最简单的!”

灵感来源于兵工厂正在攻关的“破甲獠牙”-1型火箭筒。陈浩带领一个小团队,开始了紧急衍生设计。

“去掉破甲战斗部,改用预置破片套筒和近炸引信(尝试利用简单的无线电测距原理触发,难度极高,最终大部分改为碰撞引信和延时引信)……或者,直接加大装药,依靠爆炸冲击波和破片进行面杀伤!”陈浩在图纸上飞快地勾勒着,“目标是低速、低空的无人机和直升机!我们称之为‘惊鸟弩炮’!”

这是一种介于火箭筒和原始防空导弹之间的产物,追求极致的生产简便性和成本。由于技术难度和稳定性问题,初期注定效果有限且风险巨大,但这是在没有选择下的选择。至少,它能迫使敌方空中单位不敢轻易低空盘旋,为高射机枪创造更好的射击条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被动防御与心理建设

除了主动拦截,被动防御同样重要。

陈默下令,对堡垒所有关键建筑的上方进行紧急加固。主要是利用现有的木材、沙袋和废弃金属,搭建具有一定抗砸能力的顶棚或伪装网。尤其是能源区和指挥中心,顶部覆盖层被显着加厚。

同时,一套简单有效的防空警报系统被建立起来。利用堡垒原有的电铃和汽笛,设定了不同的警报信号:长鸣代表空中威胁预警,短促连续鸣响代表即将遭受空中打击,要求所有人就近进入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