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些杂项,如燃油(少量)、润滑油、电池、通讯器材零件等等,都是宝贵的资源。”
这些物资被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后,由运输队络绎不绝地运回堡垒那深不见底的仓库中。它们不仅解决了堡垒因战争产生的短期消耗,更极大地丰富了战略储备,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 人口的归流:挑战与机遇并存
此战最沉重,也最具潜力的收获,是人口。
经过初步筛查和甄别,最终确认接收的投降人员,包括士兵和少量非战斗人员,共计一百三十五人。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堡垒原有居民数量的近三分之一!
如何处理这一百多人,成为了胜利之后最为紧迫和复杂的问题。在陈默昏迷的情况下,陈建国、陈锋、陈雪、苏婉等核心成员召开了紧急会议。
陈建国面色凝重:“人数太多了,管理是大问题。吃喝拉撒睡,都是负担。里面难免有心怀怨恨或者林凡的死忠,一旦管理不善,就是内乱的祸根。”
陈锋的态度更为强硬:“依我看,严格审查,把那些军官、死硬分子挑出来处理掉!剩下的打散了编入劳役队,让他们用干活来赎罪!”
陈雪则提供了情报支持:“根据初步审讯和我们之前掌握的信息,这一百多人中,真正属于林凡核心圈的不足二十人,大部分是在末世后被他以武力吞并或裹挟的幸存者,很多人对林凡并无忠诚可言,只是求生而已。不过,甄别工作需要时间,不能冤枉,也绝不能放过。”
苏婉从医生角度提出建议:“很多人有伤,而且长期处于饥饿和药物影响下,身体状况很差。需要立刻进行医疗救助和营养补充,否则可能引发疫病。这也是展现我们人道主义,争取人心的机会。”
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一套综合性的初步安置方案被确定下来:
1. 隔离与审查: 所有投降人员被暂时安置在堡垒外新建的、有严密看守的临时营区。由陈雪的情报部门主导,结合审讯、交叉核对和原有情报,进行细致的人员背景审查和危险性评估。
2. 医疗与救助: 苏婉带领医疗组进驻临时营区,对所有伤员和病患进行救治,并提供基本的口粮和清洁饮水,稳定其身体和情绪。
3. 分级管理: 根据审查结果,将人员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