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忍不住问道:“默娃,这……会不会太严格了?万一找不到合适的人怎么办?”
“宁缺毋滥,妈。”陈默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一个不可靠的内鬼,造成的破坏可能超过十个敌人。我们需要的不是数量,是质量和忠诚。”
陈建国接口道:“默娃说得对。人心难测,尤其是在这末世。筛选必须严格,我们可以慢慢找,但不能出错。”
“其次,关于缓冲区。”陈默将话题拉回地图,“这个缓冲区,不能是名义上的,而必须是实体的、功能性的。”他指向几个距离堡垒一到两公里,地势险要或资源相对集中的点。
“我们可以在这些位置,建立小型的、功能化的前哨站或资源点。比如,一个专注于农业种植的‘垦殖站’,一个负责警戒和早期预警的‘观察哨’,甚至未来可以发展一个小型的、以物易物的‘交易点’。”
“这些外围据点,由我们信任的外围成员驻守和管理,他们构成了堡垒的第一道防线。任何来自外部的威胁,无论是丧尸还是人类,都必须先突破这些外围据点,才能触及我们的核心。这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预警和反应时间。”
“同时,这些据点也能分担堡垒的部分功能,比如粮食生产、初级加工等,形成互补,减轻核心堡垒的压力。”
陈锋眼中精光一闪:“这个思路好!军事上这叫建立纵深防御。我们可以把这些据点打造成刺猬,不好啃,但被攻击时能牢牢钉在原地,为我们主力调动和反击创造条件。”
陈雪也补充道:“从情报角度,这些分散的据点也可以成为我们的信息触角,能更早捕捉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动向。”
陈浩挠了挠头:“那管理和通讯呢?人散了,不好管啊。”
“这正是关键。”陈默赞许地看了弟弟一眼,“管理依靠制度——我们正在完善的‘贡献点’体系和即将颁布的‘法典’。通讯依靠技术——你和小雪要确保我们的无线电中继网络能够稳定覆盖所有据点。必要时,甚至可以铺设有限的有线通讯作为备份。”
“而且,所有据点的最高管理权、武装力量指挥权和最终决策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核心家族手中。外围成员可以获得管理岗位和相应的资源配给,但核心权力不能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