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他更是曹魏的擎天之柱,两度击退诸葛亮北伐,并收复河西走廊,使西域重归中原版图。
可惜演义为凸显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智斗,将曹真贬得一文不值,堪称“被黑得最惨的名将”。
事实上,阻挠诸葛亮两次北伐的将领正是曹真。
不仅如此,曹真还将主力部队交由张合指挥,使张合在街亭之战中大获全胜。
而曹真本人则率领仅剩的千余兵力,迅速赶往斜谷迎战赵云和邓芝,并将其击败。
可以说,在诸葛亮的军事生涯中,唯一的一次败绩便是拜曹真所赐。
这充分展现了曹真的卓越军事才能。
曹真去世后,司马懿才被调往西线接替他的位置。
然而,在与诸葛亮的交锋中,尽管司马懿手握优势兵力,却始终处于被动,甚至险些在上方谷丧命。
相比之下,曹真的军事才能显然更胜一筹。
如今,曹真与曹丕关系密切,而与曹植、曹彰则疏远。
议事厅内,除了四位曹家二代外,其他文武官员也各自有所倾向。
例如司马懿、陈群、吴质等人,皆是曹丕一派的支持者。
而杨修、丁仪、崔琰等人,则是曹植的心腹谋士。
端坐上首的曹操,默默观察着这一切。
然而,这样的局面,又何尝不是他有意促成的?
倘若曹昂尚在,自然轮不到曹丕、曹植等人争夺继承权。
但曹昂已逝,曹丕、曹植等人便有了机会。
历经多年创业的曹操深知,作为君主需要面对诸多挑战。
若选不出合适的继承人,即便曹家如今形势尚可,也可能在第二代手中迅速衰落。
因此,这场“嗣子之争”的幕后推手,正是曹操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