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消息传到王书记耳中,他喊上一群科研组的研究人员狠狠嘲笑刘光鸿自不量力,还和他们诉说不容易,今年必须搞出一款新型汽车,要不集体下车间。
刘光鸿捏着张泛黄的信纸,指尖划过“刘家村”三个字,纸角被反复摩挲得发毛。信是爹托人捎来的,说村里人求到他那里,村里很多人饿晕,问他能不能在城里想想办法。
“光鸿,发什么愣呢,你的项目任命下来了!”藤老总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份发动机厂的批文,红印章在阳光下泛着油光。
刘光鸿把信纸折好揣进兜,接过批文笑了:“是个坏消息,村里人过来求救,说没粮食,但都是同一个村,想怎么合理尽一下心意,又不至于被缠上,毕竟名声也很重要!”
“配车间缺人手呢,你可以安排临时工,这个是项目负责人好处之一,不过你也要分出去一部分,毕竟部里也有不少人有这种亲戚,求上门!”滕老总忽然想起什么。
“老总,那我想从老家找两个临时工,手脚勤快,靠得住,干不了就走人,你觉得如何。”
藤老总挑眉:“没什么问题,不多,就是一般都是城市户口的亲戚,因为只有15和一些票据,包吃不包住!而且这活不能转正,你要和他们说好!”
刘光鸿表示理解,“装配活儿不复杂,教两天就能上手,够他们吃就行,住宿的话,我在机械厂那边有套旧房子,正好让他们住着看房子。”
老总站起身,拍拍他的肩膀:“行,你定就行。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得签合同,按规矩来,别让人说闲话,还有干不了,就走人,千万别求情。”
“我知道。”刘光鸿点头,心里已经盘算着怎么写回信,得说清楚活儿不重,但要细心,还得嘱咐他们带多一床厚被子,城里的春夜可比村里冷。
刘家村的老槐树下,村长刘老实天天在等邮差,一直盯着村口的方向望。
“刘村长,有你的信!”等那么多天终于等到邮差。
开春的风还带着寒气,刘老实裹着件打补丁的棉袄,手里攥着刘光鸿的回信,纸都被汗浸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