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心工坊的清晨开始有了“流水线”的动静:拓纹组的石桌上总摆着沾着蛛丝的炭笔,猎影组的麻袋里偶尔滚出几只吐丝的影蛛,守窖组的马婶则每天雷打不动地提着“月光薯叶饲料”去喂蛛箱——自从三天前阿默在石墙上画了张“蛛丝能量反射率图表”,整个工坊都陷入了对“影蛛丝”的狂热。
“数据不会说谎!”瘦猴举着卡匣在蛛箱前转圈,箔片上跳动着红色曲线,“影蛛丝的‘灵能反射率’高达92%!普通棉布只有15%,麻布30%!用蛛丝织布做卡包,灵卡的‘能耗泄漏率’能从12%降到2%以下!”他突然把卡匣怼到二牛眼前,“就像你用破瓦罐装水,一天漏一半;换成蛛丝布包,三天才漏一口!”
二牛正帮马婶给影蛛换饲料(月光薯叶拌影鼠油脂,据说能让蛛丝更韧),闻言挠了挠头:“卡包?装卡的布袋子?我用麻袋不也一样装?”
“当然不一样!”松婶提着刚缝好的布兜子走过来,里面装着五张微光卡——兜子内侧已经渗出细密的水珠,“普通麻布兜子,灵卡放一天能耗多0.05晶!这五张卡昨天还是满能量,今天就只剩4.8晶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漏掉的灵能都变成水汽了!”她突然压低声音,“昨晚我看见蚀影在工坊外转悠,警戒卡没响——它肯定是被灵能‘香味’吸引来的!”
所有人的目光“唰”地投向拓纹组。阿默正蹲在蛛箱前,指尖悬在影蛛上方,影蛛受惊似的缩成球,吐出根银闪闪的丝,被她用炭笔轻轻挑起。丝在晨光里泛着虹彩,细得像头发丝,却能吊起半块米饼(二牛刚试过,米饼没掉,蛛丝没断)。
“这丝……能织布?”马婶的眼睛亮了,她年轻时在城里织过布,知道好丝线的金贵。
阿默点点头,在石板上画了台织布机:用史前工坊的齿轮做卷线轴,影蛛丝做经线,月魂草纤维做纬线,最关键的是织布机的“综片”(控制经纬线交错的部件)上要刻灵纹——她画了个“∞”符号,旁边标着“灵能循环阵”。
“这叫‘能量闭环织法’!”瘦猴当起了翻译,“普通织布是经纬线十字交错,阿默的织法是‘8字缠绕’,灵能在丝线里转圈圈,漏不出去!就像你用两根绳子编麻花辫,比单根绳子结实三倍!”
“我来做织布机!”老周扛着工兵铲走过来,他昨天刚用猎影组带回的青铜零件修好粮窖的门锁,“齿轮传动比1:3,卷线轴转速每分钟20转,保证纬线均匀!”
“我来纺线!”马婶立刻接话,“蛛丝太细,得‘并丝’——三根蛛丝拧成一股线,张力能提高50%!就像搓麻绳,单根易断,三股拧一起能拉犁!”
二牛看着热闹,也举起手:“我……我来踩踏板!”
松婶白了他一眼:“你那体重,踩下去齿轮都得断!去给影蛛打扫蛛箱!根据‘生物养殖规范’,蛛箱温度要保持25℃,湿度70%,每天清理蜕皮三次!”
三天后,织布机立在了拓纹组的石墙边。青铜齿轮在晨光里泛着冷光,影蛛丝绕在卷线轴上,像银色的瀑布;月魂草纤维染成了浅绿色(用储粮窖里的紫草汁染的),缠在另一个轴上。阿默坐在织机前,马婶站在旁边递线,瘦猴蹲在齿轮旁,手里拿着个“转速计”(用影蝠晶核改造的,能测齿轮转速)。
“开始!”松婶一声令下。
阿默踩动踏板,综片上下翻动,影蛛丝和月魂草纤维在织机上“沙沙”交错。瘦猴盯着转速计大喊:“22转了!超速了!根据‘纺织力学’,转速超过20转,纬线张力会不均匀,布面会起皱!”
马婶立刻调整线轴拉力:“放松点!就像给孩子扎辫子,太紧要扯掉头发!”
二牛蹲在蛛箱前,看着影蛛吐丝,突然想起什么:“蛛丝用完了怎么办?猎影组昨天只抓了五只影蛛,一天才吐半两丝!”
“用‘人工诱导吐丝法’!”瘦猴推了推眼镜,从背包里掏出个小竹筒,里面装着影蛛最喜欢的“月光薯蜜露”(马婶熬的),“根据‘条件反射原理’,每次影蛛吐丝就喂一滴蜜露,三天后,你敲敲蛛箱,它就会主动吐丝!就像你家狗听见摇铃铛就知道开饭!”
瑶瑶抱着影鼠幼崽凑过来,小手戳了戳蛛箱:“影蛛说‘累’……它们想‘晒太阳’。”
“是‘光合作用辅助吐丝’!”瘦猴恍然大悟,“月光薯叶含‘荧光素’,影蛛吃了需要光照转化成丝蛋白!把蛛箱搬到工坊门口,每天晒两小时‘晨光’,吐丝量能提高30%!”
织到第五天傍晚,第一匹“灵能布”终于下线了。布长两米,宽一米,银绿色的布面上,影蛛丝的银色和月魂草的绿色交织成细密的“8字纹”,在灯光下泛着微光。瘦猴迫不及待地用卡匣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