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结束会议后,整个秦王府迅速运转起来,大唐的局势顿时显得动荡不安。
李世民统领的派系几乎每次早朝前都精心策划,针对他们的官员以及李建成派系的势力展开布局。
朝廷上下,无论是权贵还是普通官员,都强烈感受到李世民展现出的凌然气势。
而令人意外的是,李渊对此却保持沉默,对李世民提交的政务奏折几乎全部认可,甚至将批复事项直接交由他处理。
渐渐地,每日早朝结束后,奏折被直接送往秦王府,李世民的权力运转更显高效。
如此局面下,不仅朝中的官僚世家心知肚明,
就连民间百姓也纷纷议论,认为李世民必定会成为大唐未来的君主。
这一趋势如同江河奔流,无法阻挡,预示着时代的更迭已悄然来临。
李世民批阅着奏折,随手翻阅一番,眉头微微扬起,露出一抹隐隐的笑意。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权力的集中,更是李渊对他的信任和支持的象征。
秦王府内的气氛愈发紧张,各部门的官员们忙碌不已,来往的信使频繁穿梭。
而李世民,作为这场暗流涌动的中心人物,却显得格外冷静。
他深知,这一切的表面风光之下,隐藏着的是无数潜在的危机与挑战。
每一份奏折,每一个批复,都是对他的能力和魄力的考验。
李元狰对于李世民的一系列动作并未放在心上,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如今,范蠡的生意已经渐入佳境,再加上李渊似乎对他心怀愧疚,
每月的俸禄提高了不少,私下里也时常给予金钱资助。
同时,李世民也暗中支持锦衣卫眼线的一部分开销,
使得李元狰几乎不必为日常花销发愁。
因此,他将大部分财物挥霍在享乐之上,这也使得他的名声在整个长安传得更加难听。
然而,李元狰对此毫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继续沉溺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每当他有闲暇,总会流连于长安的各大青楼听曲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