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李腾特意去了一趟县财政局,找到分管农业资金拨付的副局长。对方客客气气地接待了他,翻看着报告,嘴里说着“柳林镇的情况县里是了解的”、“会认真研究”、“统筹考虑”之类的官话套话,但实质性承诺一个没有。李腾明显感觉到,对方的态度更多是敷衍。毕竟,在财政局长眼中,柳林镇只是一个普通的、缺乏亮点的农业乡镇,其需求并不比其他乡镇更紧迫。
争取上级资金之路,漫长而充满不确定性。
就在李腾为资金焦头烂额之际,一股暗流开始在镇里涌动。不知从何处传出的风声,说“新来的李镇长不顾家底,好大喜功,一来就要搞大动作,想把镇里本就紧张的资金拿去打水漂”。这些话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矛头明显指向李腾在办公会上提出的思路。源头隐隐约约,似乎总能联系到常务副镇长刘长根经常活动的那几个小圈子。
这些话传到李腾耳朵里,让他既愤怒又无奈。他知道,这是刘长根在利用其在镇里的影响力,给自己设置障碍,动摇干部群众的信心。
向上争取暂时无果,内部又有掣肘,李腾不得不将目光收回,更加聚焦于“盘活存量资产”这条看似更可行的路径上。如果能把镇里那些沉睡的资产变成流动的资金,哪怕不多,也能解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能向所有人证明,“主动作为”是能走出路子的。
他再次召集相关人员进行研究。目标首先锁定在镇办老砖瓦厂和闲置多年的电影院。
然而,初步了解的情况让他更加头疼。
老砖瓦厂位于镇郊,早已停产多年,设备锈蚀,厂房破败。土地性质是工业用地,但据说早年间土地手续就不甚完备。更麻烦的是,厂里还有十几名早已下岗但劳动关系未彻底理顺的老职工,时不时会来找镇政府要求解决生活保障问题。想盘活这里,首先面临的就是产权界定、职工安置和历史债务等一系列烫手山芋。
而位于镇中心十字路口的旧电影院,情况同样复杂。电影院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早已无法满足现代观影需求,闲置多年,成了堆放杂物的仓库。但据知情人透露,电影院临街的几个门面,以及大院的一部分,早已被镇上一个名叫胡三的个体老板“借用”多年,开了家网吧和台球室,据说从未向镇上缴纳过任何费用。当李腾让企管办的人去初步接触时,胡三态度傲慢,声称他与“镇里领导”有口头协议,使用权归他,言语间颇有些有恃无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