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腾的思路清晰具体,不再是空泛的议论。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孙建国眼睛亮了一下,显然对清淤水利的提议动了心。而分管企管的副镇长则对盘活资产面露难色,欲言又止。
“盘活资产?李镇长,您可能不太了解情况。”刘长根再次开口,语气带着几分“知情者”的优越感,“那些资产情况复杂,产权、债务纠纷一大堆,牵扯的人也多,动起来恐怕不容易,搞不好会惹出新的麻烦。我看,还是慎重为好。”
“困难肯定有,但总不能因为怕麻烦,就眼睁睁看着集体资产烂掉。”李腾态度坚决,“这件事,我会亲自跟进调研。眼下,清淤水利和解决辣椒销路,是我们可以立即着手的两件事。请孙镇长牵头,农技站、水利站配合,尽快拿出一个重点沟渠清淤的方案。辣椒销路的事情,我来负责联系。”
他直接点了将,明确了责任。孙建国连忙点头应下。刘长根见李腾态度坚决,哼了一声,没再说话,但脸色明显不太好看。
会议在一种并不完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李腾知道,他的“主动作为”思路,触动了以刘长根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神经,未来的推进绝不会顺利。
小主,
散会后,李腾没有休息,而是让钱有福把镇农技站的人员名单和基本情况送过来。他仔细翻阅着,目光停留在一个名字上:林雪,女,二十五岁,省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分配到柳林镇农技站工作两年。
一个农大毕业生,在乡镇农技站待了两年,几乎默默无闻。李腾回想起自己调研时,在农技站看到的那个总是坐在角落、安静地看着专业书籍的年轻女孩。他心中一动,让钱有福把林雪叫到办公室。
林雪有些拘谨地站在李腾办公桌前,穿着朴素,素面朝天,但眼神清澈,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特有的沉静。
“林雪同志,请坐。”李腾和气地说,“我看过你的档案,省农大毕业的高材生。来柳林镇两年了,对这里的农业情况,应该有些自己的看法吧?比如,去年的辣椒项目为什么失败?我们镇的土壤气候,除了粮棉,还适合发展什么?”
林雪起初有些紧张,但一谈到专业领域,她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语速也加快了:“李镇长,去年的辣椒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品种选择不完全适合我们这里的晚茬口和土壤条件;二是技术指导跟不上,特别是病虫害防治滞后;三是市场信息不畅,盲目跟风种植……”她分析得头头是道,显然私下做过很多思考。
“至于其他作物,”她略一沉吟,“我们镇部分沙壤土其实很适合种红薯,产量高,用途广;一些耕地可以尝试发展耐旱的杂粮,比如谷子、绿豆;如果水利条件能改善,甚至可以尝试大棚蔬菜,但前期投入比较大……”
李腾认真地听着,不时发问。他发现这个年轻的女技术员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对柳林镇的情况有细致的观察和独立的思考,只是因为人微言轻,加上站里一些老技术员的排挤,她的想法一直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