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培…元…”董砚收回目光,语气恢复平静,“静…观…其…变…待…其…自…乱…”
董砚的意思很明确,圣院当前要务是稳固自身,提升实力。神都的敌人,迟早会因内部倾轧或下一步行动而露出更多马脚。
“弟子明白!”张牧之等人躬身领命。
接下来的日子,圣院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沉淀期。
张牧之坐镇中枢,梳理圣院规章,完善弟子晋升体系。他以自身圣道法相为引,在圣院中心开辟“明理坛”,定期开讲《论语》《孟子》等儒家真典,阐述圣道根本,引导弟子明理养气,铸就文胆。
张牧之的讲学,字字珠玑,引动天地正气共鸣,听者无不醍醐灌顶,修为精进。许多弟子在听讲后,竟当场凝聚出微弱的“正”、“义”、“诚”等真意符文雏形!
李石负责圣院防卫与弟子实战历练。他并未因之前董砚的伟力而气馁,反而将其视为鞭策。
李石在圣院外围开辟“砺锋谷”,模拟各种凶险环境与邪魔攻击,亲自带领“卫道军”和精锐弟子在其中进行高强度的对抗演练。
李石将自身对“抗争”、“守护”、“御”之真意的领悟融入阵法,弟子们在生死磨砺中,不仅战力飙升,对圣道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黄金战神虚影在一次次演练中,变得更加凝练厚重,隐隐有突破的迹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吴青松则一头扎进了“格物殿”深处。他以圣院升华后的地脉文脉为基,结合渊守心印的守护法则,全力推演构建覆盖整个青州的“圣道监察网”和“暗蛊预警大阵”。
无数玄奥的符文在殿内明灭生灭,与地脉灵气、文脉之力交织共鸣。同时,吴青松开始尝试解析那具“完美暗子”尸体残留的烙印和神都传递信号的波动特征,试图找到破解或追踪的方法。
秦婉儿则成为了圣院当之无愧的“生命之源”。她坐镇净心堂,以生命圣树之力滋养圣院弟子,治疗各种因历练或旧伤留下的隐患。
秦婉儿心湖中的青玉符文与渊守心印的羁绊日益加深,对生机造化、净化守护的理解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秦婉儿开始尝试将“愈”之真意与圣道法则结合,在圣院各处关键节点种下蕴含生机的“青玉灵种”,这些灵种能自发吸收天地灵气,释放净化波动,并与渊守心印遥相呼应,形成一张覆盖圣院的、无形的生命守护网络。
圣道源碑顶端的渊守心印,在青州万民愿力、圣院弟子信念以及秦婉儿生命之力的滋养下,光芒愈发温润永恒。
那枚七彩符文在焰心沉浮,仿佛一颗跳动的心脏,守护着这片新生的圣土。
而董砚,则更加神龙见首不见尾。他时常独自一人,立于圣院最高的“观星阁”檐角,目光深邃地望向中州神都的方向,又或投向更加遥远的星空。
董砚指尖偶尔会萦绕着一缕温润的七彩霞光,对着虚空轻轻勾勒,似乎在推演着什么,又似在与某种无形的存在进行着无声的交流。
那株缠绕圣碑的七彩小树,也随着圣院的发展而悄然生长,枝叶间流淌的霞光更加浓郁,与渊守心印的呼应也越发紧密。
圣院如同一个巨大的熔炉,在董砚的注视下,在弟子们的努力中,在万民的信仰滋养下,飞速地成长、壮大。
然而,平静之下,暗涌从未停歇。
千里之外,中州神都。
皇城深处,一座守卫森严、弥漫着浓郁檀香与古老书卷气息的殿宇——【文渊阁】。
此处并非皇家藏书之地,而是大胤王朝真正掌控文道命脉、执掌天下文官升迁、科举取士的核心权力机构!
文渊阁内供奉着历代大儒的牌位,更深处,据说供奉着王朝文道气运重器。
此刻,文渊阁最深处的秘殿内,光线昏暗。只有几盏长明灯散发着幽幽的光芒,照亮了殿中央一座古朴的、由不知名黑色金属铸造的巨大香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