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收复无官府的代郡,上谷郡。

“末将在!”两员气质迥异却同样剽悍的大将慨然出列,甲叶铿锵。高顺面色沉静如铁,目光坚毅;太史慈则英气勃发,眼神锐利如鹰。

凌云目光先落在高顺身上,沉声道:“高顺,命你率一千五百陷阵营将士,即刻北上,收复代郡!

肃清郡内所有零散匪患与不臣势力后,主力不必拘泥于郡城,直接进驻居庸关!我要你像一颗钉子,牢牢钉死在那咽喉要道之上,严防匈奴、乌桓南下牧马!”

高顺的陷阵营以其铁一般的纪律和铜墙铁壁般的防御着称,正是镇守此类险关要隘,抵御游牧骑兵狂暴冲击的最可靠力量。

“诺!顺,必不辱命!人在关在!”高顺抱拳,语气短促而有力,如同铁锤砸在砧板上,没有丝毫犹疑。

凌云随即看向太史慈:“太史慈,命你率一千五百精锐,东进取回上谷郡!荡平所有不服,妥善安抚流民,随后,主力给我挺进飞狐关!此地乃锁钥边塞之重地,务必像一把铁锁,死死锁住鲜卑入寇的通道!”

太史慈兼具超凡的勇武与临机应变的智慧,弓马娴熟,正适合在代郡那种多山、地形更为复杂、敌情更加诡谲的环境下独当一面。

“慈,领命!主公放心,定教胡骑望飞狐而胆寒,不敢越雷池半步!”太史慈眼中燃烧着昂扬的战意,声如洪钟。

兵力虽不算多,但皆是跟随凌云南征北战、千锤百炼的百战精锐。收复这等近乎无主的失地,关键在于迅速建立有效防御和秩序,重在精而不在多,凌云对此有着极其清晰的战略判断。

二将得令,雷厉风行,即刻点齐本部兵马,秣马厉兵,不日便分别高举“凌”字与“扬威”大旗,如同两支离弦的利箭,悍然开赴代郡与上谷。

大军所到之处,盘踞在废墟间的小股盗匪望风披靡,稍有不识时务、企图负隅顽抗的当地豪强坞堡,也在陷阵营的攻坚和太史慈所部的迅猛打击下,如同冰雪遇阳,迅速土崩瓦解。

高顺与太史慈并非一味征伐,他们一边进行军事清剿,一边迅速张贴出加盖了扬威将军印信的安民告示,宣布凌云的治理方略:减免赋税、分发农具、招募流民垦荒,每一项都直指人心,给这片绝望的土地带来了久违的生机。

与此同时,凌云深知“武功克定,文治安邦”的至理。他迅速召见坐镇涿郡、总揽民政的阮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