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本人则穿梭在田埂之间,不时指点着动作生疏的士兵,将战场上的指挥才能用在了这片金色的“战场”上。
高顺的陷阵营士卒则将训练中的默契用于收割。他们自发分工,有人专门负责割麦,动作迅猛;有人负责捆扎,结实利落;有人负责运输,健步如飞。
整个过程井然有序,环环相扣,仿佛在演练一场收获的“战阵”。每一个环节都精准高效,令人叹为观止。高顺默默巡视,看着部下们一丝不苟的样子,微微点头,坚毅的嘴角难得地勾起一丝满意的弧度。
李进带着他的新兵们,一边劳作,一边听着老农讲解农事技巧。这些年轻人虽然动作还显笨拙,但态度极其认真,既锻炼了体魄,也加深了对脚下土地的感情。
偶尔有士兵动作生疏,割坏了麦秆,老农便心疼地上前,耐心指导如何下刀更省力、更利落。士兵们虚心受教,田野间充满了教学相长的温馨氛围。
程黑牛的预备役更是收割主力,他们本就是农家子弟出身,干起农活来驾轻就熟,动作麻利,还不时高声唱着粗犷的农家号子,带动着整个田野的劳动气氛。
在他们的带动和指导下,其他营的士兵们也很快掌握了技巧,整个田野的收割进度飞快推进。
将士们帮着收割、打场、晾晒、入仓,毫不惜力。百姓们则自发地送来绿豆汤、热饼、鸡蛋、瓜果,拉着士兵们的手连声道谢,往他们口袋里塞着各种吃食。
“军爷,歇歇吧,喝口水!”一位白发老妪颤巍巍地捧着陶碗,硬塞给一个满脸汗水、泥污沾满了裤腿的年轻士兵。
“娃娃,多吃点,看把你累的!家里新烙的饼,香着呢!”热情的农妇将热乎乎的饼子直接塞进士兵的行囊,不容拒绝。
“自从凌将军来了,咱们这日子,真有盼头了啊!连当兵的都帮咱们收粮食了,这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老农摸着金黄的麦穗,眼眶湿润,对着身边的老伙计感慨万千。
田野间,军民笑语欢声,其乐融融。往日军营与民间的隔阂,在这共同流淌的汗水与欢笑声中消弭于无形。
许多士兵看着自己亲手收获的、堆积如山的粮食,看着百姓脸上真挚的笑容,听着他们发自肺腑的感激,心中涌起了强烈的自豪感与归属感——他们守护的,就是这样的家园和百姓!这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更能凝聚军心士气。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田野,将麦茬地和堆积的麦垛染得一片温暖。士兵们与农夫并肩坐在田埂上休息,分享着清甜的泉水,谈论着今年的收成,畅想着明年的光景。疲惫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这一刻,刀剑与犁铧交相辉映,战歌与农谣和谐共鸣,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北疆秋收图。
这场轰轰烈烈的全军助农行动,持续了十余日,不仅极大地加快了秋收进度,确保了朔方郡的粮食安全,更深刻地将军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一种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的情感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朔方郡的凝聚力,在这金色的丰收季节,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军队收获了民心和支持,百姓获得了实惠和安心。
潜龙之军,不仅锐气逼人,更懂得扎根于民。这军民一心的磅礴力量,坚不可摧,正是凌云未来面对任何风浪的最大底气!
秋收过后,等待这支军队的,将是更加严酷和专业的锤炼,但他们已铸就的军魂与赢得的民心,将如同最坚实的后盾,支撑他们走向更远的未来,迎接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