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民心所向,铁流汇聚。

负责登记造册的书吏们,伏在临时搬来的长案后,毛笔在竹简和麻纸上飞速划动,忙得汗流浃背,连抬头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旁边的墨盘干了又满,满了又干。

眼前的情景,足以让任何铁石心肠之人为之动容:

许多人是父子相伴、兄弟联手前来。

“军爷!登记!俺们家三个儿子,都要报名!一个不留!”一位面色黝黑的中年汉子,带着三个虎背熊腰的儿子,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骄傲。

“长官!老汉我年近五十,挥不动刀了,但俺这两个崽子,都是吃得起苦、有一把子力气的!求您一定收下他们!让他们替他们死在胡人手里的叔叔报仇!”一位老人颤抖着双手,几乎要跪下来,眼中满是恳求与期望。

更令人震撼的是,一些家底还算殷实的人家,竟自发地携带着保养良好的环首刀、长矛,甚至牵来了自家视若珍宝的骏马,苦苦哀求征兵官,只盼能入选,尤其是那新增设的一千骑兵名额,更是成为了所有人眼中炙手可热的荣耀,争抢尤为激烈。

每一个被点到名字、经过初步筛选(主要看年龄是否合适、体格是否健壮)而被录用的青壮,脸上瞬间绽放出难以抑制的激动与巨大的自豪感,仿佛不是即将踏入生死难料的战场,而是去领取一份光耀门楣的无上荣光。他们用力挺起结实的胸膛,努力站得笔直,迎接着周围未能入选者或乡亲们投来的无比羡慕、敬佩乃至带着几分嫉妒的目光。

“快看!是西街的王狗蛋!他选上了!以后就是凌将军麾下的战兵了!”

“李家坳的二牛家小子也中了!真是给老李家争光啊!”

“唉!只恨俺这腿脚早年落下了毛病,不然……不然俺也要去投军,跟着凌将军杀敌!”

小主,

那种发自内心的踊跃,那种几乎要溢出来的热情,那种以能加入“朔方四杰”统领的军队为毕生荣耀的强烈集体荣誉感,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参与招兵工作的官员和老兵将领。

原本,按照顾雍、高顺等人最乐观的估计,完成三千新兵的招募,至少也需要十天到半个月的时间,其中可能还要辅以一定的宣传和动员。

然而,在这股如同海啸般汹涌的民意推动下,招募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效率高得惊人——仅仅用了短短三天时间!三千个新兵名额,便被热情高涨的青壮们一抢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