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四人杀进草原的连锁反应(一)

在张辽与李进这两位深谙草原地理的将领引领下,凌云一行八骑,如同游走于阴影之中的猎豹,精准地规避着匈奴人的主要游牧路径与巡逻骑兵的视线。

他们昼伏夜出,凭借星辰与凌云带来的简易指南针辨别方向,马蹄包裹着厚布,悄无声息地向着于夫罗部的腹地不断渗透。

此时的南匈奴,早已不复当年统一北疆的雄风。名义上的最高领袖单于羌渠驻跸美稷,但其权柄并非铁板一块,实际由单于家族与呼衍、须卜、兰、丘林等几大显贵部落共同把持,内部倾轧不断,各自为政。

于夫罗身为羌渠长子、左贤王,其部众是南匈奴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支,盘踞在朔方郡以北至阴山山脉的广袤草场,兵强马壮,去岁狼山之战便是其主导。

他正野心勃勃地扩张势力,为将来可能的单于宝座之争未雨绸缪,麾下除了本部精锐,还笼络了不少中小部落以为羽翼。

凌云等人此番锁定的目标,正是这样一个依附于于夫罗的中型部落。他们悄无声息地潜行至一处能够俯瞰整个营地的背风丘陵之后,借着枯黄草甸的掩护,凝神观察。

下方蜿蜒的河谷地带,如同星罗棋布般散落着近百顶灰白色的穹庐,人声、牛羊的哞叫混杂在一起,估算约有千余人口,能上马弯弓的青壮男子大约在两百到三百之间。

此刻正值黄昏,夕阳的余晖将草原染成一片金红,缕缕炊烟从帐篷间袅袅升起,牧民们正呼喝着驱赶饱食的畜群归圈,妇女们在帐外忙碌着晚餐,孩童们追逐嬉戏,俨然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游牧画卷。

营地中央,那几顶规模更大、以彩色毛毯装饰的华丽帐篷格外醒目,周围巡逻守卫的身影也明显多于他处,无疑是部落首领与贵族的核心居所。

“主公,观其规模与悬挂的狼尾旗,应是依附于夫罗的须卜氏的一个分支。”张辽压低声音,眼神如鹰隼般锐利,冷静地分析道,“营地布局依地势而建,较为松散,警戒哨卡的位置固定,缺乏变化,利于我军突袭。”

李进补充道,手指隐晦地指向东侧:“他们的马群大多集中在东面河谷水草丰美之处,若能先行惊扰马群,使其炸营,其骑兵便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集结反击。”

凌云面无表情地听着,目光如同西伯利亚的寒流,冰冷地扫过那片看似安宁祥和的营地。

他的脑海中,却清晰地浮现出去岁狼山之战后,巡视边境时看到的惨状——被胡骑焚毁的汉人村落,倒在血泊中无人收殓的百姓,被掳走时绝望哭喊的妇孺……以及,某支朔方斥候小队因一时恻隐,放过胡人妇孺,反被其连夜告密,引来大队匈奴骑兵围剿,最终差点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

在这片弱肉强食的土地上,对敌人的丝毫仁慈,便是对自己袍泽与百姓的极端残忍。

“记住我们此行的目的,”凌云的声音低沉而平稳,却带着一种斩断一切犹豫的冷酷决绝,“削弱其战争潜力,在其心中种下恐惧的种子。

目标明确:斩杀青壮,焚毁帐篷与过冬草料,驱散或宰杀牲畜。行动务必迅猛如雷,下手务必狠辣无情,绝不留任何可能反噬的后患。过去的教训,血的代价,不容我们再犯!”

典韦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眼中闪烁着如同饿狼般的凶戾光芒,粗壮的手指紧紧攥住了冰冷的戟杆,指节发白:“明白!主公放心,这回定叫这些胡狗知道厉害,杀他个断子绝孙!”

张辽和李进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凝重与决然,将内心深处最后一丝因这宁静画面可能产生的不忍,彻底碾碎、埋葬。战争,从来就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你死我活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