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终于可以名正言顺了。

就在朔方城内外一片热火朝天、欣欣向荣之际,来自洛阳朝廷的一纸诏书,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颗石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涟漪。

未央宫中,龙涎香的气息依旧浓郁,却掩盖不住殿宇间弥漫的陈腐与权谋的味道。龙椅上,汉灵帝刘宏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朝会进行到一半,话题不知怎的,就转到了北疆边塞之事。

大将军何进出班,声音洪亮:“陛下,去岁朔方有捷报,称有义士凌云,聚流民,破胡虏,保境安民,功勋卓着。然朔方自郡治废弃后,久无朝廷命官主持大局,长此以往,恐生边患。

前议郎蔡邕,因罪流放朔方,已历一年。臣闻其在朔方,教化边民,颇有贤名。如今北疆多事,正当用人之际,可否赦免其过,令其戴罪立功,主持朔方事务?”

何进此言,既有拉拢清流名士之意,也确实有稳定边陲的考量。他话音刚落,卢植立刻出列附和:“陛下,蔡伯喈学贯古今,名满天下,昔日虽有不当之言,然流放数载,惩戒已足。朔方新复,百废待兴,正需此等德高望重之臣坐镇,以安民心,以慑胡虏。臣附议大将军之言,请陛下赦免蔡邕,并委以朔方重任。”

清流一脉的几位官员也纷纷出言支持。蔡邕的名声和才学,在士林中确有分量。

然而,就在灵帝面露思索,似有意动之时,一个阴柔的声音响了起来,如同毒蛇吐信。

“陛下,奴婢以为,此事还需慎重。”中常侍张让手持拂尘,微微躬身,脸上带着惯有的谄媚笑容,眼神却闪烁不定,“蔡邕当年妄议朝政,诽谤圣听,其罪非轻。

若轻易赦免,恐天下罪臣皆存侥幸之心,于法度不利。再者,朔方偏远,民风彪悍,蔡邕一介文人,能否真正掌控局面,尚未可知。奴婢听闻,那所谓的义士凌云,在朔方声望极高,俨然一方之主。若贸然让蔡邕委以重任,万一……养虎为患,岂非得不偿失?”

张让的话,阴险而刁钻,既扣住了蔡邕的“罪臣”身份,又隐晦地点出了凌云这个不确定因素,挑动了皇帝对地方势力坐大的敏感神经。他身后几位常侍也纷纷附和,言语间将朔方描绘成一个可能失控的是非之地。

何进与卢植等人闻言,心中大怒,知道这是十常侍不愿看到清流势力在边郡扎根,更不愿看到朔方真的被有效治理,从而断了他们某些可能的灰色利益。双方就在这金殿之上,引经据典,各执一词,争执起来。

龙椅上的灵帝被吵得头疼,他既不想完全得罪何进代表的军方和外戚,也不愿拂了身边这些贴心“阿母”(指张让等宦官)的意思,更懒得去深思北疆那点“小事”。他打了个哈欠,摆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