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练兵,沉默而高效。他话语极少,要求却严苛到近乎不近人情。军令一下,不容任何置疑与折扣。
他极其注重纪律与配合,从最基本的站立、行走进而到复杂的阵型转换、武器协同,要求所有人如同臂使指。
士兵们披着比寻常更重的甲胄,进行着枯燥却必须精准到毫厘的阵列演练。“陷阵营”的士兵们很快发现,这位新来的高将军,其威严并非来自咆哮,而是来自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疏漏的沉静眼睛和随之而来的严厉惩处。
但与之相对的,是高顺与士兵同甘共苦,绝不特殊,且赏罚分明。渐渐地,一股沉默、坚韧、如同磐石般不可撼动的气质,开始在这五百人中凝聚。
他们尚未经历大战,但那整齐划一的步伐、令行禁止的作风,已让其他营的将士侧目。
郝昭的“守备营”则更像一个大型的工地与训练场的结合体。他并未一味埋头苦练体能武艺,而是将大量时间用在熟悉和操作各种守城器械上——弩机如何上弦更省力且快速,滚木礌石如何堆放才能最有效地杀伤敌人,如何快速修补破损的城墙,如何在城头有效组织火力层次。
郝昭亲自带队,丈量朔方城墙的每一段,指出防御薄弱之处,并立即着手改造。他甚至还让士兵们模拟攻防,从“敌人”的角度思考如何攻城,再反过来完善守御策略。
在他的主导下,朔方城的城墙开始悄然发生变化,女墙被加高,垛口被优化,城头储备的防御物资也日益丰富、井井有条。
“守备营”的士兵或许野战能力并非最强,但他们对这座城池的熟悉程度和防守信心,却在飞速提升。
军政之外,内政体系也在顾雍等人的主持下,高效运转。
顾雍展现了其出色的理政才能。他首先重新梳理了朔方那并不复杂却有些混乱的户籍与田亩册,将新近流入的流民妥善安置,分给荒田、借贷粮种农具,鼓励垦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