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科您请说,我们一定认真听取您的指示。”吴宇的姿态放得更低了。
赵林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直直地射向他。
“报告里提到,‘经初步勘测,棚户区内约有百分之三十的房屋已达到危房标准,随时可能发生坍塌’。”
他一字一顿地念出这句话,会议室里的温度,仿佛瞬间下降了好几度。
“百分之三十的危房,这个定性,非常严重。一旦写入报告,我们科室,乃至整个市府,都要为这个数字背书。我想确认一下,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依据是什么?有没有权威机构的鉴定报告作为支撑?”
一连串的问题,像连珠炮一样砸了过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场的几个老同事,脸色都微微变了。他们瞬间就明白了这几个问题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这是在要命啊!
然而,吴宇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降临。
在他看来,这正是自己表现“魄力”与“担当”的绝佳机会。数据越是夸张,问题越是严重,功劳才越大。赵科长这么问,不过是在考验自己的决心。
他几乎没有思考,立刻挺直了胸膛,朗声回答:“赵科,这个数据,确实没有权威机构的鉴定。但这是我们经过反复走访、实地观察后,得出的一个综合判断!我认为,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因为怕担责任,就畏首畏尾,粉饰太平!就是要用这样有冲击力的数据,才能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才能体现我们解决问题的决心!”
一番话说得是掷地有声,慷慨激昂,充满了“为民请命”的英雄气概。
他甚至为自己的临场发挥感到得意,这番话,足以在赵科长和所有同事心中,树立起一个敢作敢当、有魄力的光辉形象。
说完,他还挑衅似的,朝苏晨的方向瞥了一眼。
赵林静静地听他说完,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他点了点头,似乎是认可了吴宇的说法。
然后,他缓缓地,将目光转向了会议室的角落。
那个一直被所有人忽略的角落。
“小苏。”
赵林的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的视线,都齐刷刷地聚焦到了苏晨身上。
“这份报告的初稿是你写的,基层的情况,你最了解。对于这个‘百分之三十是危房’的结论,你怎么看?”
来了。
苏晨心中平静如水。他抬起头,脸上适时地露出了一丝恰到好处的局促和紧张,仿佛一个被老师突然点名,却没准备好答案的学生。
他站起身,双手有些不安地捏着衣角,视线甚至不敢与赵林对视。
“赵……赵科……”他的声音有些干涩,带着一丝犹豫,“说实话,我……我当时写初稿的时候,也觉得这个数据……可能有点高了。”
此话一出,吴宇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心中暗骂一声:蠢货!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苏晨仿佛没有看到吴宇警告的眼神,继续用一种近乎于检讨的语气说道:“我毕竟不是专业学建筑的,只是凭眼睛看,感觉很多房子确实很危险,但具体有多少是危房,心里实在没底。所以,我当时只是提出了一个大概的估算,想着后面还要请专业人士来鉴定……”
他的话说到这里,顿了顿,然后抬起头,看了一眼吴宇,眼神里充满了“信赖”与“诚恳”。
“后来,我把初稿交给吴哥。吴哥经验比我丰富,看问题的角度也比我高。他审阅了报告后,觉得这个数据没有问题,说就是要这样写,才能体现问题的严重性。他还说,年轻人做事不能前怕狼后怕虎,要有担当。”
苏-晨的语速不快,吐字清晰,每一个字,都像一颗小石子,被精准地投进平静的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