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这个名字,很经典,有“蒙恩典,受祝福”的隐含意义,代表着她对这个孩子被善意与眷顾环绕的美好期许。
院长为育英院中所有的男孩儿都取名叫John,如果在进入育英院之前,他们都有名字,就用之前的名字来称呼,如果没有,那他就叫John。
女孩就叫“Joan”。
Joan与John同源,都有承载美好期许而来的意思,寓意很积极,本意含有祝福的意味,它还有坚毅勇敢的积极联想。
老院长认为,名字只是一个代称,代指谁都行。
这些孩子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任何人,未来该由他们自己决定,名字当然也是一样。
等到孩子们读书识字了,他们可以为自己取一个独特的名字,这是他们的权利,她不会过多的干涉。
小John就在育英院长大。
一个小婴儿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跑,和同伴们玩耍,进入了学校……
时间流逝得很快,在他七岁时,育英院又来了一个“John”。
……
镜头对准了一个小池塘的水面。
视角开始转换,像是人物突然进入了深水中,耳边开始有“咕噜咕噜”的水声出现。
朱毅只觉得一股强烈的窒息感直冲脑门,快要喘不过气来了,吓得他赶紧点击电影的设置,迅速转换观看视角,从自动跟随主角的第一人称视角,转变为上帝视角,没有五感的冲击,这下轻松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毅心有余悸的深吸了一口气,这才继续往下看,但视角依旧是上帝视角,他担心这部电影又猛地再给他来这一下。
好在这部电影的导演似乎也知道不能太过分,几秒钟后,John从池塘里爬出来了。
他是一个十多岁左右的小孩,被阳光晒得很健康的小麦色肤色,衬得他像个顽皮的小猴子。
此时的小猴子,一身衣服都湿了,滴答滴答的往地下滴着水。
他得意地问岸上的同伴们:“怎么样?我说了我会憋气,而且憋的时间很长吧?”
这些同伴的年龄跨度有些大,最大的有十五岁了,最小的那个,却只是刚刚上小学的年纪。
那个十五岁的少年看了一眼手中的计时器,居然有两分钟。
他朝着憋气的小孩比了一个大拇指,“行,约翰你赢了,我比不过你。”
此话一出,男孩第一次从同伴的眼神中见到崇拜。
没等他享受这种目光多久,孩子们的注意力又被另外的新鲜事物吸引走了。
众人笑闹着散开,只有约翰一个人穿着半干的衣服,湿漉漉的待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