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锅底的火没灭

禁睡区 布衣农夫 1912 字 4天前

那股冰冷顺着锅底的厚铁,无情地蔓延开来,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扼住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喉咙。

负责添柴的伙计叫张六,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此刻却像被抽走了骨头,瘫坐在灶膛前,双眼失神地望着那堆已经失去所有温度的黑炭。

明明是上好的果木干柴,此刻却如同被水浸透的朽木,连一丝青烟都吝于升起。

司空玥赶到时,西市的主灶台前已经围了一圈人。

恐慌,比清晨的寒意更具穿透力,在人群中无声地发酵。

没有喧哗,只有压抑的、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一口锅,维系着这座城市数万人的温饱与秩序。

如今,锅冷了。

“都让开。”司空玥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通路。

她走到灶前,蹲下身,伸出纤长的手指探入灶膛。

指尖触到的不是预想中的余温,而是一种刺骨的阴寒,仿佛这灶膛连接的不是烟囱,而是某个不见天日的深渊。

“司空顾问,这……这火……”张六的声音发着颤,“我试了所有法子,打火机、火柴、甚至拿喷枪来……都没用!火苗一靠近,就自己灭了!”

“莫不是老吴走了,把这灶火的魂也带走了?”人群中,一个老妇人的呢喃声清晰地飘入每个人耳中。

一句话,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恐惧。

是啊,老吴在时,这火就没弱过。

老吴一走,火就灭了。

这难道是某种预兆?

司空玥没有理会周围的议论。

她站起身,回到自己临时搭建的工位,从一个上了锁的木箱中取出一本线装古籍,封皮上是三个篆体字——《灶理考》。

这是司空家传承的秘典之一,记载着各种关于“火”与“灶”的古法仪轨。

她翻到“起火篇”,按照书中所载,取来三根不同年份的桑木,按特定方位摆放,又用朱砂在火绒上画下符文,口中念念有词,随即用火镰猛地击打火石。

“铮!”

一簇明亮的火星应声迸溅,准确地落在火绒上。

火苗“腾”地一下燃起,比寻常火焰更亮,带着一丝淡淡的金色。

众人发出一声压抑的欢呼。

司空玥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燃着金焰的火绒送入灶膛,放在桑木之下。

然而,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那簇金色的火焰,在进入灶膛的瞬间,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攥住,光芒急剧收缩,颜色由金转橙,再由橙变蓝,最后化作一缕比烛火还微弱的幽蓝光点,在桑木上颤动了两下,彻底熄灭。

人群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也随之熄灭,化作更深的绝望。

司空玥的心,也跟着沉了下去。

连《灶理考》的秘法都无效,这已经超出了“物理”的范畴,是这口灶本身出了问题。

她一连试了三种古法,结果无一例外,皆是如此。

灶膛里的阴冷仿佛一个贪婪的旋涡,吞噬着一切热量与光明。

在众人惶然的注视下,司空玥收起古籍,默默走向那根属于西市主灶台的烟囱。

她取出那本《无名灶录》,翻开老吴交接后她新续写的那一页。

在“然其火已遍野”的句末,她忽然发现,多了一行几乎淡到看不见的墨迹,字迹潦草,像是用快要干涸的笔尖奋力写下的。

“火种不在薪,而在心燃。”

是老吴的遗笔?

她心头一震。

可这句话太过虚无缥缈,心如何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