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9集:巧解心结

王医丞在旁嗤笑一声:“董医官这是查案,还是诊病?医案不问病情,倒问起官场之事了?”

董承没有理会,继续对张敬之道:“大人是否常想,自己寒窗苦读数十载,兢兢业业半辈子,为何偏偏错失此位?”

张敬之的手指猛地攥紧了茶盏,指节泛白:“难道不该想吗?那李大人论资历、论政绩,哪点比得上我?不过是会逢迎罢了!”他的声音陡然拔高,胸口剧烈起伏,额角的青筋隐隐跳动。

“大人息怒。”董承温声道,“《黄帝内经》有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大人这病,病根不在脏腑,而在这‘思则气结’上。”

他取过纸笔,一边书写药方,一边缓缓道:“您看这气血,如江河之水,需流通无碍方能滋养周身。若一味纠结于‘为何错失’,便如在河道中筑起堤坝,气血阻滞,自然百病丛生。”

张敬之沉默不语,目光落在董承书写的药方上,眉头微蹙:“这药方与之前的,似乎并无太大不同。”

“药方能疏肝理气,却解不了心头的结。”董承放下笔,将药方递给他,“大人可知,为何同样的药,有人服之立效,有人却收效甚微?”

张敬之摇头。

“因为心病还需心药医。”董承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金刚经》中有句话,或许能解大人之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经?”王医丞立刻抓住话柄,对院判道,“院判您看,我就说他总用这些虚言惑众!张大人的病,岂是几句佛经能治好的?”

张敬之却抬手制止了王医丞,对董承道:“你且说说,这话何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董承微微一笑:“大人可知,十年前您所渴求的,或许只是一个五品郎中的职位;二十年前,或许只是能中个举人;三十年前,或许只是能吃饱穿暖。”

张敬之一怔,下意识地点头:“确是如此。”

“可见‘所求之物’,本就如朝露闪电,转瞬即逝。”董承道,“今日您渴求尚书之位,他日即便得偿所愿,又会渴求更高的位置,永无止境。若将快乐系于‘得到’,那便如追逐影子,永远无法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