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五军营,他了解并不多,只知道在永乐年间大展神威,后来逐渐成为背景板,要多拉胯有多拉胯。
李平板着脸,目光冰冷,他要抄这些家伙的家,自然不会给好脸色。
“滚过来。”
声如惊雷,口若天宪。
那参将浑身一颤,很紧张,他带着七八名亲信,快速上前。
虽然他地位不比李平低,也是侯爵,但爵和爵之间,天差地别。
“侯爷!”
李平俯视着他,眼里满是审视:“滚吧,永定门现在是归我了。”
“是!”
那参将哆哆嗦嗦,他此刻只感觉自己仿佛被一座大山压在身上,喘不过气来,双腿不受控制地发颤。
像灌了铅似的,亦步亦趋走下城墙。
彻底不见李平等人身影,这才一屁股瘫坐在雪地上,呼吸急促,抬起双手,看向两旁同样哆哆嗦嗦的亲信。
“他娘的,愣着干什么?扶老子起来 啊!”
趴在城墙垛口看着这一幕的李平,无语至极地摇头:“一群酒囊饭袋,大明不亡,天理难容啊!”
说着,他回头看向封常德:“盯着这个家伙,先拿这个家伙开刀。”
封常德点了点头,随后转身下了城墙,尾随那参将而去。
与此同时。
一座豪华别院里。
二十来人齐聚一堂,乍看之下,这些人相貌平平无奇。
但细看之下,便会发现这些人不是在朝中身居要职,就是儒学大师,名满天下,门生故吏遍地那种。
显然。
这样一群人聚集准没好事。
“你们怎么看,皇帝将永定门交给李平?”
率先开口的是杨溥,此人年龄不过三十几岁,儒学气息很重,相貌平平无奇,是复社创始人兼领袖。
复社东林党继承者,势力庞大。
号称"遥执朝政"。
他们通过舆论、科举门生等诸多方式,全力支持朝中黄道周等人,反对内阁首辅薛国观、兵部尚书杨嗣昌。
复社的结党营私、操控舆论,让大明帝国陷入内斗死循环。
黄道周看向正端起茶杯的张溥:
“有没有可能,李平在威胁陛下?而且我听说,李平对江南士绅恨之入骨,曾经放出豪言,要屠戮江南士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