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鲁阳关、鲁山县

六月初一,下午,

李定国率2.5万大军攻克南阳盆地北面的第一雄关,位于南召县境内东北面的云阳关后,

兵贵神速,

当天下午黄昏之时,

李定国又亲率剩下的2万骑军,趁对面鲁山县之鲁阳关内的5000清军绿营守军,无防备之际,

一个骑兵加速冲锋,抢占攻下了鲁阳关,

之后,又马不停蹄的跟在鲁阳关败军身后,杀向了鲁山县,

一夜乱战后,

六月初二,上午,

李定国2万骑兵,成功抢攻攻取了5000清军绿营守军驻守的鲁山县县城所在地鲁阳镇!

李定国之所以派大军抢占鲁阳关和鲁山县,

乃是因为鲁阳关和鲁山县,两地位置太过重要!

鲁阳关,位于今河南省鲁山县西南平高城村分水岭一带,地处洛阳盆地与南阳盆地之间的交通要冲之地,

战国时期,楚国始筑鲁关,后改称鲁阳关,属旧楚长城防御体系的核心!

鲁阳关,更是在南召县和鲁山县,两县之间的一个南北走向的断裂大峡谷中,号称长城百关之首,自古就是车马古道,

关隘南起分水岭南麓南召云阳镇,北到分水岭北麓。

当地人称,“南召到鲁山,七十二道脚不干”,

其两侧为高山,中间则为瀼河与鸦河河谷,依山畔水,易守难攻!

东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年,前秦苻坚遣石越,率精骑经此攻襄阳,

西魏大统年间,侯景叛乱时亦为军事要道!

明朝时期宛洛古道之三鸦路,水陆联运更是繁盛,为南北交通要道!

而鲁山县的位置,更是至关重要,

鲁山县地处河南省中西部,位于伏牛山东麓,

其北、西、南三面环山,形成天然屏障,可以阻挡三面之敌军的攻击,

而其东面,则有发源于鲁山县伏牛山脉尧山脚下的淮河最大支流沙河,

向东流经宝丰县、叶县、舞阳县,在漯河县与澧河汇合后,继续流经商水县、周口县、项城县、沈丘县,最终于安徽省上沫河注入淮河。??

如此,占领鲁山县后,李定国所部两万大军,背靠伏牛山尧山不用担心北、南、西三面敌军进犯,

既能获得身后南召县大军的补给,又可沿沙河向东,攻击宝丰县和叶县,

从而,将北面南下的清军,阻挡于宝丰、叶县一带,

为南明方城关,旧楚长城的修复加固,争取时间!

鲁山县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李定国抢夺鲁山县就不足为奇了!

而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