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隶属于明代广信府贵溪县管辖,
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名,
地处武夷山脉向鄱阳湖平原过渡的交接地带,地势由南北两端逐渐向中部倾斜,呈明显的马鞍形地状。
地貌形态上属中低山丘陵地区,境内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四周高,中间地,位于信江之上,
有东连江浙、南控瓯闽的重要区位特征,素有“四省通衢”之美誉。
境内的龙虎山,为道教名山,是张道陵修炼之地,迄今已1900多年,是中国道教发祥地。
其隶属的贵溪县,前身为馀汗县,属九江郡,始设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
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改为豫章郡管辖。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割饶、建、衢、抚四州地置信州,贵溪之地分属信州弋阳县和饶州余干县。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以弋阳西境及余干东南境,置贵溪县,为信州所辖。
大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信州为信州路,属江浙行省。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朱元璋派胡大海攻取信州,改信州为广信府。
鹰潭镇贵溪县,开始由广信府管辖,一直到今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
广信府的治所,即为上饶县!
从贵溪县的鹰潭镇,到上饶县,
中间隔着有弋阳县、兴安县,铅山县三县!
其中贵溪县,弋阳县、铅山县,上饶县,四县自西向东,依次排列,一同位于信江河之上!
地形都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为信江河谷地与山地丘陵交错分布,
总体而言,地势平坦,
因位于信江流域平原之上,加之东南高、西北地,极易受到来自北方的威胁,
且四县之间,有信江河水沟通,已经连为一体,
而信江,为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浙赣两省交界的怀玉山南的玉山水和武夷山北麓的丰溪,在上饶县汇合后始称信江。
干流自东向西流向,流经玉山、广丰、上饶、兴安、弋阳、贵溪等多个县市。
信江以上饶县和贵溪县鹰潭镇为界,
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
上游沿岸一带以中低山为主,地形起伏较大,故水流湍急!
而上饶县和贵溪县鹰潭镇之间的中游为信江盆地,
地势较为平缓,水流也相对平稳,
虽然可以作为漕运,但水流平稳,极容易受到沿岸的攻击!
故四县以北,不在信江之上的兴安县,
此县,就承担着保护鹰潭镇到上饶县之间信江漕运的重要任务!
为了保护信江漕运,南明广信知府解立敬,
在信江流域,建有两个千户所,
其一,为南边的铅山县守御千户所,
其二,就是北面的兴安县守御千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