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清晨,阳光如金粉般洒落在青山小学的操场上。微风拂过,校园角落里那片向日葵田轻轻摇曳,金黄色的花盘齐刷刷地朝向太阳,仿佛一群仰望光明的孩子。
教室里,孩子们正围坐在课桌前,手中握着彩色铅笔和蜡笔,专注地在画纸上涂抹。这是李明老师每周一次的美术课,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
“同学们,”李明站在讲台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今天我们不画指定主题,你们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只要是你心里最想表达的东西。”
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兴奋的低语。
“我要画我家的小狗!”
“我想画妈妈做饭的样子!”
“我要画一架能飞到月亮的火箭!”
坐在第一排的妞妞却低着头,认真地在纸上勾勒着什么。她今年九岁,是班上最安静的孩子,但她的画总是最特别的——色彩浓烈,线条自由,仿佛每一笔都在诉说一个故事。
李明走过去,轻声问:“妞妞,你在画什么呀?”
妞妞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李老师,我在画‘我的美术教室’。我想让大家看看,我们这里虽然小,但很温暖。”
李明低头看去,画纸上是一间明亮的教室,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画作,阳光从窗户斜斜地照进来,洒在课桌上。教室中央,站着一位戴眼镜的老师,正微笑着给学生们点评作品。角落里,还画着一盆绿植和一只小猫。
“真美。”李明轻声说,“妞妞,你知道吗?你的画里有光。”
妞妞笑了,继续专注地涂色。
几天后,李明在办公室整理学生作品时,萌生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为孩子们办一场画展呢?
这个想法一出现,就再也压不下去。
他翻出手机,给林辰发了一条消息:
林辰,孩子们最近画了很多很棒的作品,他们有个梦想——办一场“向日葵画展”。但学校没有场地,也没钱装裱画作……不知道你有没有办法帮忙?
消息发出后,李明的心跳有些加快。他知道林辰很忙,这样的小事,他未必会放在心上。
然而,不到十分钟,林辰就回复了:
李明,这是个很棒的想法。别担心,我来安排。
与此同时,林辰正坐在林氏集团总部的会议室里,主持一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升级”的战略会议。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捐赠物资上,”他对高管们说,“要真正改变社会,就要支持那些能激发希望的项目——比如教育、艺术、创造力。”
话音刚落,手机震动。他看了一眼李明的消息,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会议一结束,他立刻拨通苏婉清的电话:“婉清,青山小学的孩子们想办画展,叫‘向日葵画展’,但缺场地和资金。我们能帮他们实现吗?”
苏婉清正在“辰清文创”的设计部开会,听到这个消息,立刻笑了:“当然可以!艺术是孩子表达世界的窗口,我们一定要支持。”
两人迅速行动。
林辰首先联系了市中心最具影响力的云澜美术馆。这家美术馆常年举办国内外名家展览,是城市文化的地标。
“您好,我是林氏集团的林辰,想为一群乡村孩子申请一个画展档期。”他语气诚恳。
美术馆馆长陈志远接了电话,听完林辰的介绍后,语气有些犹豫:“林总,孩子们的画作我很感动,但我们最近档期确实很满,而且装裱、布展、安保、宣传……费用不低,恐怕……”
林辰没有打断他,而是悄然开启了读心术。
他立刻捕捉到了馆长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