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46

定是那三城守将不战而降!

守的不是城池,守的是世道人心!

斥候快马加鞭,直奔吴县报信。

听闻曹仁率十万大军,以追剿伪帝袁术为名,三日连克庐江三城,孙策顿时大惊,脱口而出:“不可能!”

“曹仁哪来十万兵?”

“李术莫非谎报军情?”

斥候颤声答道:“吴侯,仅末将所见,曹军旗号便有三万之众。李太守称,三万人绝无可能三日破三城,按行军速度推算,曹仁每城用时不足一个时辰!”

周瑜、陈宫等人闻言,神色骤变。

即便龙舒、舒县、居巢三城兵力不足千人,城小兵寡,也不该如此迅速沦陷。

除非三城皆不战而降,否则断无可能!

可若曹仁真率十万奇兵突袭庐江,而庐江却毫无防备,更是匪夷所思!

“莫非李牧暗中将兵马藏于寿春,吴郡只是幌子?”

“以声东击西之计,诱我等在吴郡设防,实则奇袭庐江?”

“伪帝袁术?袁术早不知死在哪个荒山野岭,这借口简直荒唐!”

张昭语带讥讽,却又难掩疑虑。

但曹仁代表天子,咬定袁术藏身庐江,便不容辩驳!

要么开城受检,要么视为同谋!

反抗?请示?

呵,先打了再说!

周瑜沉声道:“十万兵真假难辨,但曹仁连破三城却是事实。若不速援,皖城必失!”

陈宫亦附和:“若真有十万兵,皖城三千守军绝难抵挡;若李术谎报,则恐其欲弃城而逃!”

“可曹仁如何三日破三城?”

“三城守将皆降?”

周瑜眉头紧锁:“时间紧迫,李术未及探查曹仁破城之法,便匆忙求援。”

“伯符,当先派兵驰援庐江,一为解围,二为探明虚实。”

孙策当即命韩当率五千精兵火速奔赴庐江,同时调丹阳吴景出兵增援皖城。

“公瑾,如此太被动了!”孙策焦躁道,“我们根本摸不透李牧的意图!”

“原以为他会让吕布护送吴郡太守赵牧赴任,谁知马车内竟是假人!甚至连‘赵牧’此人是否存在都成疑!”

“吕布军动向不明,曹仁又虚张声势……”

“唉——”

孙策只觉思绪纷乱,难以理清。

周瑜心中颇感无力。

江东局势被李牧牢牢掌控,犹如一柄利刃高悬头顶。

孙策虽可派兵驻守各处渡口,但兵力分散将导致调度困难,而李牧的真实进攻方向又难以预料。

此刻曹仁号称十万大军进犯庐江,虚实难辨。若出兵救援恐中调虎离山之计,按兵不动又恐失守要地。

正当众人举棋不定时,探马急报:吕布率五千兵马沿大路直奔曲阿,声称奉皇命护送吴郡太守赵牧,要求守将放行。

欺人太甚!孙策怒拍桌案,传令曲阿守将,敢放吕布过江者诛九族!

周瑜与陈宫对视一眼,均感蹊跷。陈宫建议固守待变:只要守住曲阿,吕布插翅难渡。待韩当探明庐江军情再作决断。

张昭适时禀报:吴郡、会稽名士已应允为主公游说六郡士族。

孙策闻言大喜:早该杀一儆百!话出口方觉失言,见张昭色变,忙改口致歉,心中却不以为然。周瑜暗自叹息,低声提醒孙策勿忘兖州前车之鉴。

江畔。

吕布见曲阿守将拒不放行,却也不急,索性在岸边强征船只。

无论大小,但凡能渡江的舟楫,尽数被他收入囊中。

如此大张旗鼓,丝毫不掩渡江之意。

“有显谋运筹帷幄,征战倒是省心,只需提戟冲杀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