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因此见到赵云登门,李牧着实有些意外。

若真认同曹操,这半年早该在司徒府考核中脱颖而出。

司徒赵温公正严明,贤才必会保荐。

赵温未举荐赵云,说明其始终未能认同曹操。

不认同曹操者,李牧从不多加关注。

即便是赵云这样的良将,亦是如此。

请坐。

李牧邀二人入席相谈。

侍女奉上三盏清茶,静立侍候。

平日我不见外客。李牧轻摇折扇,开门见山:既知我身份,就不必虚礼了。

夏侯兰目光转向赵云。

真正心存疑惑的是赵云,夏侯兰只是引路人。

敢问先生,曹孟德与刘玄德,孰为明主?赵云直抒胸臆。

李牧莞尔:明主之论因人而异。且说说你心中的明主是何模样?

施仁政,爱黎庶,便是明主。赵云答得干脆。

幽州刘虞宽厚仁德,深得民心;荆州刘表治下清明,兴学养士;河北袁绍名重天下,礼贤下士;江东孙策英姿勃发,士卒效死;益州刘璋虽弱能守,仁爱百姓;徐州吕布纳谏如流,体恤民艰——若论仁政爱民,皆可称明主。

赵云肃然:先生洞若观火,云受教了。略作停顿,又道:为何独不言曹操刘备?

折扇轻摇,李牧淡然道:此二人,当世英雄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云讶然:先生竟如此推崇玄德公?然闻徐州两败,皆出自先生之手,云实不解。

李牧神色转肃:一山难容二虎,乱世不需双雄。

英雄者,聚贤用能,胸怀天下,百折不挠。

然两雄相争,必伤根本。

非止二人之争,更累及麾下文武、三军将士、黎民百姓。

自黄巾乱起,董卓祸国,豪强并立,战祸连年。天灾人祸,十室九空,饿殍遍野。

当此之时,岂容双雄并立,各执之名相残?

“功名之下埋枯骨,百万亡魂化云烟。”

“既追随明公,这世间便容不得第二人称雄!”

“刘备徐州兵败未死,已是侥幸。”

赵云沉默。

片刻后,他目光沉静:“先生以为,曹操真能复兴汉室?就不怕他成为第二个王莽?”

李牧执扇而笑:“在刘氏眼中,王莽自是逆贼。”

“可对嬴政而言,刘邦何尝不是反臣?”

“然汉承秦制,终结七国乱世。”

“纵使帝姓更易,天下亦不复诸侯割据之局。”

“若君王皆如秦二世、汉哀帝、桓灵二帝般昏聩,致使生灵涂炭,要这皇帝何用?”

“王莽败了,故为逆贼。”

“若他成功,便是开国之君,平定乱世。”

李牧合扇轻敲掌心:“直言罢,王莽不配与明公相提并论。”

“王莽改制虽志在救世,却手段失当,士族百姓皆反。”

“明公则善权衡,纵有变革亦循序渐进。”

“于我而言,谁坐龙椅无关紧要。”

“明公若欲为帝,我助其成就千古霸业。”

“若甘为汉臣,我可保其不蹈霍光覆辙。”

“顺者生,逆者亡。”

“这棋局本无对错,唯有立场。”

“你选刘备或明公,于我无差——我从不以立场劝人。”

“能让刘备败走徐州一次,便能令他再败。”

“而你赵云,与天下俊杰一般,选择无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