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蕤正色道:太子,微臣来时得知陛下暂退淮南重整兵马。
袁耀如释重负:父皇洪福齐天!那曹仁竟谎称父皇驾崩,果如司徒所言,曹操奸诈!
桥蕤低声道:请太子屏退左右。
见其神色凝重,袁耀忙遣退侍从:将军有何要事?
桥蕤沉重叹息:“殿下,陛下怕是无法返回寿春了。”
袁耀面色骤变:此话怎讲?先前不是说父皇只是战败吗?司徒大人明明说过,父皇尚有十五万大军,重整旗鼓后就能杀回寿春。
桥蕤苦涩摇头:殿下,哪还有什么十五万大军啊!
黄漪战死东海,张勋在彭城全军覆没。陛下得知孙策反叛,丢弃辎重仅率三万精锐回师,却在当涂遭曹仁伏击,三万将士大半溃散。
余下七万兵马在归途中就起了内讧,将剩余粮草辎重瓜分殆尽。
能逃回寿春的不足万人!
殿下应当明白,这些兵卒本就是活不下去才应征入伍,如今钱粮唾手可得,谁还愿意送死?
即便陛下在淮南重整旗鼓,兵力也不会超过两万!
曹操围而不攻,只因陛下不在寿春,攻下寿春毫无意义!
我来寿春这一路,几乎未遇抵抗,因为曹操已将主力调往淮南追击陛下。
袁耀顿时手足无措:那父皇岂不危在旦夕?桥将军,城中守军加上你的部队有两万余人,我们速去淮南与父皇会合。
殿下!桥蕤厉声喝道,此时前往淮南必死无疑!失了寿春城防,曹操随时可以杀个回马枪,殿下挡得住吗?
袁耀六神无主:难道我们只能困守寿春,眼睁睁看着父皇被曹操杀害?
桥蕤目光一凛:还有一条生路!
袁耀急切追问:什么办法?
投奔邺城!桥蕤深吸一口气,殿下乃四世三公袁氏嫡子,邺城袁绍是您叔父。唯有向袁绍求援,方能保全性命!
袁耀想起淳于琼密信,迟疑道:淳于琼也曾送信,但要求我献上传国玉玺......
桥蕤急得跺脚:殿下糊涂!命都要没了,还要玉玺何用?袁绍想要就给他,不做这太子难道就不是袁氏嫡子了吗?若殿下真放不下这位置,就该效法勾践卧薪尝胆,隐忍方有来日!
小主,
袁耀仍犹豫不决:是否该召司徒商议?
若告知司徒,殿下还走得了吗?桥蕤眼中寒光一闪,留下全城将士断后,殿下随淳于琼秘密前往邺城。否则,恐怕未出城门就会遭人出卖。
袁术之子,岂会是心慈手软之辈?
经桥蕤点醒,袁耀当即醒悟。
欲往邺城,必须暗中行动。若让守城众将知晓太子要弃城而逃,必然插翅难飞!
袁耀咬牙决断:桥将军可愿随我同赴邺城?
桥蕤坚决地摇头:“殿下,末将若离开,谁来保护陛下和您的亲人?我必须留下守护家眷,再寻找机会行动。除了我之外,绝不能让第三人知晓您已离城。”
“殿下前往邺城,可说服袁绍攻打许都,迫使曹操退兵!至于寿春,能守则守,若守不住,我桥蕤拼死也会护住陛下和殿下的家眷。”
袁耀神色凝重:“我明白了,请桥将军助我出城!”
在桥蕤虚实难辨的计策下,袁耀终究畏惧死亡,采纳了他的建议。
随后,袁耀在桥蕤的掩护下悄然离开寿春城,前去会见淳于琼。
淳于琼见袁耀果真携来传国玉玺,不禁放声大笑:“传国玉玺到手,总算不负主公重托!”
袁耀直视淳于琼:“淳于将军,请护送我前往邺城。”
淳于琼面露诧异:“去邺城?你留在寿春,我会替你引开曹军。”
袁耀目光骤冷:“淳于琼,你想食言?”
淳于琼狂笑不止:“我怎会食言?袁公子,你是独自出城的吧?”
袁耀一怔:“是又如何?”
淳于琼猛然抽剑,直刺袁耀心口。
在袁耀难以置信的目光中,淳于琼阴森一笑:“主公早对你们父子不满,还想随我去邺城?传国玉玺既得,留你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