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笑道:文举兄名满天下,何处不可容身?许都既不能归,何不另寻明主?
北海已让与刘备...孔融迟疑道。
陈宫正色道:青州有玄德公这等汉室宗亲,正是讨逆中坚。当今天下,唯有刘氏子孙方存匡扶汉室之志。
“刘表就在襄阳,文举兄若能说服他牵制曹操,曹操必不敢肆意妄为!”
孔融恍然大悟:“多亏公台提醒,我险些忘了此事!”
“公台兄何不与我同往襄阳,共劝刘表?”
陈宫再次拒绝:“袁术麾下孙策素有忠义之心,早已对袁术不满。我打算去寻孙策,若能劝他反抗袁术,将来对抗曹操时也能多一份助力。”
孔融点头道:“原来如此!那我祝公台一路顺风!”
目送孔融乘船南下襄阳,陈宫眼中掠过一丝冷笑。
“李牧,真要感谢你啊!”
“若不是你提醒,我怎会知道江东有孙策这等明主?”
“待我助孙策平定江东,联合荆州之力,纵使你有通天之能也无可奈何!”
陈宫转身离去,神色间充满自信与孤傲。
宣旨太监见孔融独自前往襄阳,犹豫再三决定返回许都。
他不过是个小太监,除了许都无处可去。
但他没有直接回宫,而是先到司空府求见曹操。
“司空大人,小人有要事禀报!”
曹操见是派往寿春的宣旨太监,眯眼问道:“有何要事?”
太监战战兢兢道:“袁术有谋反之志,孔融欲联合刘图谋不轨!”
【三更求追订】
第103章 风采卓然,许攸访李牧(求全订)
听完太监讲述寿春见闻,曹操冷笑道:“袁公路还是这般狂妄自大!”
曹操与袁绍、袁术自幼相识。
成年后同在洛阳为官,对彼此性情了如指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同出袁氏,二人却截然不同。
袁绍为庶子,过继给袁成为嗣。
因此性情谦和,善于养名,在士人中声望颇高。
袁术则因嫡子身份,自幼目中无人。
他不喜结交士人,偏爱招揽游侠死士。
在他眼中,士人本该主动投效。
这份骄傲令袁术愈发狂妄任性。
譬如袁绍会散财济民以博美名。
袁术却对路人视若无睹,若有人挡道,直接命人驱逐。
袁绍遇到心仪之物,总会谦逊有礼地请求;袁术则截然不同,他的方式简单粗暴——强夺!
冯方之女在扬州避难时,袁术登城偶遇,二话不说便将她掳走,毫无顾忌。
名声受损?袁术根本不在意!
身为四世三公的嫡子,自有人替他摆平一切麻烦。
曹操和袁绍还需加入西园八校尉谋求晋升,依附大将军何进。而袁术起步便是河南尹、虎贲中郎将,统领禁军,地位显赫。
董卓废帝后,为拉拢袁氏,封袁绍为渤海太守,袁术则为南阳太守。南阳乃天下第一郡,远胜袁绍的渤海。长沙太守孙坚甚至杀南阳太守张咨,主动投靠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