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慌忙问道:“国丈现在何处?
周忠浑身发抖,显然被洪水吓得不轻:昨夜李傕突袭渭水大营,他派人截断上游河水,趁我们不备,水淹了整个军营。
国丈下落不明。
刘协脸色大变:那少府呢?大司农呢?还有议郎吴硕,将军吴子兰,侍中种辑,兴义将军杨奉呢?
周忠摇头道:当时洪水滔天,四周都是李傕的兵马,我只抢到一匹快马赶回来报信。请陛下速速派兵救援!
刘协立即召见曹操。
曹操听闻渭水大营被淹,心中暗自窃喜。
见周忠还活着,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光禄大夫,我记得军令是让你们去池阳与段煨会合,为何会在渭水驻扎?曹操目光如刀,直刺周忠。
刘协这才想起:对啊,不是让你们去池阳吗?怎么会在渭水?
周忠低着头,支支吾吾道:是...是杨奉说担心与段煨不和,所以在渭水扎营,形成...形成犄角之势。
曹操详细询问了扎营位置和当晚情形,周忠不敢隐瞒,如实作答。
听完后,曹操冷笑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如今正值雨季,渭水暴涨,你们却把营寨安在河边,还整日饮酒作乐。与其说你们不懂兵法,不如说你们根本没想过要去池阳。
不仅违抗军令,还被李傕偷袭,挫我军威!
来人!把周忠拖出去斩了!
周忠面如土色:陛下饶命!车骑将军饶命!臣曾劝过兴义将军和国丈,但他们不听啊!求陛下念在臣往日护驾之功,饶臣一命!
刘协心生怜悯:曹爱卿,你看...
杨彪不忍见周忠被杀,上前劝道:陛下,车骑将军,当务之急是派兵救援。若杨奉和国丈还活着,再一并问罪不迟。
曹操眯眼盯着杨彪,心中暗骂:老狐狸!
杨彪言外之意,是要曹操先确认杨奉和董承的生死。
若已死,周忠便无足轻重;
若还活着,就尽快除掉。
曹操怒火中烧,向刘协拱手道:陛下,臣亲自带兵前往!
杨彪扶起周忠,低声警告:光禄大夫,我替你解围是念在你往日功劳。但若你想死,别拉我垫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时的周忠早已吓破胆:太尉明鉴,若杨奉和董承回来,我定在陛下面前弹劾他们。
别做梦了,他们回不来了。杨彪眼中闪过一丝对杨奉和董承的轻蔑。
曹操就不能安分回洛阳吗?偏要在半路拖延,莫非以为掌兵便可肆无忌惮?
周忠浑身一颤,猛然醒悟:太尉,曹操莫非真要学董卓?若如此,我等返洛有何意义?
杨彪沉声道:光禄大夫且莫妄断。曹操是否董卓之流,须回洛阳方能知晓。眼下能保全性命已是万幸。
行军途中,曹操遇曹洪来报。曹洪掷下马首:主公,杨奉首级在此!
余者如何?曹操冷目如电。曹洪快意道:种辑死于李傕刀下,王子服被李式射杀,董承身中乱箭。其余公卿纵未寻得,料也难活。
闻得大患尽除,曹操不再追问,只命军士:董承贵为国丈,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遂引兵往渭水战场。
三日后,曹操押运田芬、张义、董承等尸首回营。董贵妃见父尸当即昏厥,刘协悲叹:曹卿,此战折损两位九卿与国丈,朕不知亲征是否该继续。
曹操正色道:此皆杨奉、种辑之过,累及三军。臣请追封诸公,问罪杨、种二人!
刘协默许,自去照看贵妃。曹操回营即喝令:带上来!虎贲押入被缚的徐晃。
杨奉已死,何不归顺?曹操劝降。徐晃昂首:不降!
曹操缓声道:闻你曾谏杨奉勿驻渭水遭斥,又因劝其戒酒被夺兵权。此等庸主,值得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