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位高不骄,胜而不傲,贤能谦下,刚强能忍,此谓礼将。”

“谋略莫测,随机应变,转危为安,临险制胜,此谓智将。”

“赏罚分明,赏不拖延,刑不避贵,此谓信将。”

“矫健如马,气势盖世,善守疆场,长于兵刃,此谓步将。”

“攀山越险,骑射如飞,冲锋在前,退守殿后,此谓骑将。”

“威震三军,藐视强敌,不惧大战,勇猛无畏,此谓猛将。”

“见贤思齐,从谏如流,宽厚刚毅,智勇双全,此谓大将。”

李牧言辞清晰,声音温雅。

张辽虽读书不多,却字字入耳,若有所思。

正因听得真切,他心中震撼更甚!

自雁门从军以来,张辽见过不少将领,也遇过诸多才士,但如此精辟的《九将之论》,却是首次听闻。

“仁、义、礼、智、信……”

他默念着,只觉其中奥妙,非一时可悟透。

这百余字,他难以一次记全。

犹如美食当前,却只能闻香而不得尝,心中焦躁难耐。

想请教李牧,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良久,张辽压下万千心绪,只道:“李太守高论,辽佩服。”

李牧早已看透他的心思,折扇一挥,一名壮士捧来木盒。

他取出竹简递给张辽:“张都尉,此卷《九将之论》,赠予你了。”

张辽一惊,目光如饿汉见食,久久难移。

半晌,他强忍渴望,拱手推辞:“多谢李太守,但辽无功不受禄,不敢领受。”

李牧将竹简放回盒中,推至张辽面前,问道:“张都尉可是雁门人?”

“正是,辽乃雁门马邑人。”张辽如实答道。

李牧远眺北方,语气萧瑟:“羊马群中寻人迹,雁门关外断炊烟。曾闻云中繁华地,如今只见黄沙漫。”

“关内百姓多以为,塞外胡人对汉人敬畏有加,仍沉浸于‘犯强汉者必诛’的旧梦中。”

“却不知这些胡人似荒原野草,烈火焚不尽,春风拂又生。”

“若中原战事绵延百年,可还有余力出关高喊那句豪言壮语?”

张辽身为雁门子弟,深知边塞实情。

闻李牧之言,心有戚戚:“塞外部落星罗棋布,只要根基尚存便能死灰复燃。匈奴势微则乌桓起,乌桓衰败则鲜卑兴,确如太守所言。”

“野草除不尽,春风吹又生!”

李牧轻叹:“张将军,你我皆汉室臣子,何须见外。”

“莫非张都尉以为,当今天下已如秦末群雄并起,曹公与温侯各据一方,你我便不再是同朝为臣,而是敌对之将?”

张辽急道:“太守误会,辽绝无此意!”

“既无此意,何必推辞?”李牧展颜:“赠你《九将之论》,是见张都尉才堪大用,来日必能建功封侯,镇守边疆。”

“若能从中领悟统兵之要,拒敌于千里之外,牧便不负今日相赠之心。”

张辽顿觉眼前迷雾尽散,豁然开朗。

当吕布与刘备争夺徐州之际,李牧所思已是戍边卫国之策!

“太守远见!”张辽郑重收下木匣。

李牧举杯相邀:“酒逢知己饮,今日与张都尉畅谈,实乃人生快事。他日得闲,还请常来山阳郡叙话。”

张辽回礼:“承蒙太守盛情,辽该回小沛复命了。”

送别张辽至谷口,李牧轻摇折扇,目送远去。

许褚近前道:“太守,张辽骑术精湛,为何不留用?”

“不必强求。”李牧含笑:“今日既结善缘,来 自会来投。”

许褚挠头:“也是,这等义士若非心悦诚服,强留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