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这是学识积累的差距。

戏志才偏重理论,而李牧与荀彧一样,都是全才。

练兵之道!

戏志才虽知秦锐士之名,却难以从简略记载中窥见其训练之法。

相较于夏侯惇的急切与戏志才的向往,曹操的思虑更为深远。

秦锐士需以秦法为根基,若无严苛律法相辅,终究难成气候。

虎豹骑则不同,只需招募勇武之士,便可快速成型。

提及背嵬军时,曹操眉峰微蹙:德行为先,勇武次之,显谋莫非欲效宋襄公之道?

史家虽列宋襄公为春秋五霸,然其战绩实难匹配霸者之名。世人多讥其战场讲仁义的迂腐之举,曹操亦对此不以为然。

李牧轻摇折扇,从容应答:明公多虑了。我等岂会效仿那等迂阔之仁?

去岁明公东征陶谦,连克十余城。今夏再战,又破五城,大败田楷刘备联军。然郯城军民仍负隅顽抗,明公可知缘由?

曹操面色骤沉:显谋此言,莫非暗指我军暴虐,致其惧降?

戏志才闻言惊骇,额间沁出冷汗。

李牧直言不讳:青州兵源出黄巾,凶悍难制。若组建虎豹骑,确为良选。然背嵬军不同——

若不能做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又如何配得上上山下鬼,背负山岳的誓言?

“因此,品德为先,勇武次之,无论贫富贵贱,皆可入选良家子之列。”

“上效忠国家,下抚慰百姓,受万民景仰。”

“‘背嵬’,是承载信念,负重前行的真正战士!”

“宋襄公之德,不过是迂腐的仁义道德,而‘背嵬’之德,是为国为民的大德!”

“以德铸魂,以勇砺刃,方能百战不殆!”

“德勇双全,若天下皆知‘背嵬’之名,各地百姓,谁不愿箪食壶浆相迎?”

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背嵬军未必堪称第一强军。

但背嵬军,无疑是最令人敬仰的铁血之师。

宁冻死不毁民宅,宁饿死不掠百姓。

这才是真正的军人!

那些所过之处烧杀抢掠的兵卒,即便战力再强,与山匪盗寇何异?

“宁冻死不毁民宅,宁饿死不掠百姓。”

曹操低声重复这句岳家军的铁律,心中对李牧的钦佩油然而生。

“背嵬,世上真有如此军纪严明的强军?”

小主,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

若青州兵在保持强悍战力的同时,能有“宁冻死不毁民宅,宁饿死不掠百姓”的觉悟,曹操怕是梦中都会笑醒。

然而现实残酷,破城后若要禁止青州兵劫掠,曹操自问难以办到。

李牧轻摇折扇,鹤鸣九皋图在微风中更显生动:“‘背嵬’,此前未有;若主公有需,牧有练兵之法。”

夏侯惇对“背嵬军”兴致寥寥,更期待“虎豹”:“显谋,我不要什么‘背嵬’,只要‘虎豹’练兵之法!我定能练出一支‘虎豹’雄师!”

李牧未理会夏侯惇,只是微笑等待曹操决断。

曹操闭目沉思。

许久,那双细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显谋,你打算亲自操练这支‘背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