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拙劣的离间与胖世子的决断

天幕上,朱迪钠的讲述进入了新的阶段:“济南的坚守,如同一盆冷水,浇醒了南京的建文朝廷。他们意识到,单靠军事手段难以迅速平定燕王,而‘勿伤我叔’的旨意更是作茧自缚。于是,建文朝廷的政策开始发生变化。”

画面中,朝堂之上,此前力主强硬削藩的黄子澄、齐泰等人受到了质疑和抨击,最终被罢免官职。同时,南北双方开始了试探性的接触,朝廷释放出愿意和谈的信号。

“然而,在尝试和谈的同时,”朱迪钠话锋一转,“以方孝孺为代表的一些文臣,并未放弃从内部瓦解对手的企图。他们提出了一个看似精巧的计策——离间燕王父子。”

朱迪钠详细解说这条计策:“方孝孺等人认为,燕王世子朱高炽性情仁柔,长期留守北平,与在前线征战的父亲和弟弟关系未必紧密。尤其是他与勇猛好战的二弟朱高煦之间,早有嫌隙。于是,他们派遣使者,携带建文帝的密信和许诺,秘密前往北平,企图游说朱高炽。”

天幕上出现了使者携带密信,悄然北上的画面。

“朝廷开出的条件是,”朱迪钠念出了密信的核心内容,“只要朱高炽愿意归顺朝廷,朝廷便正式册封他为新的燕王,承认他对燕藩的统治权。这一招可谓毒辣:如果朱高炽答应,则燕军不战自溃;即便他不答应,只要他接见了使者,与朝廷有所接触,猜忌的种子就会在朱棣心中种下,朱高煦也必定会借此大做文章,离间其父子兄弟之情。”

听到这个计策,天幕下的洪武君臣们几乎都在心中摇了摇头。

“蠢计!”朱元璋低声骂了一句。他虽然还没见过长大后的朱高炽,但通过天幕的种种描述,早已认定这个胖孙子绝非池中之物,其心智之坚、眼光之远,岂是这种粗浅的离间计所能动摇?

徐达、冯胜等人也觉此计太过想当然。将希望寄托于对手内部的猜忌,尤其是去离间朱棣和那个被后世誉为“完美继承人”的朱高炽,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然而,所有人也都生出了一丝好奇。此时的朱高炽,按照时间推算,不过是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唾手可得的王位,以及可能避免家族覆灭、独自执掌藩国的未来——他真的能毫不动摇吗?他又会如何应对这来自南京的糖衣炮弹?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朱迪钠揭晓了答案,语气中充满了赞赏:

“然而,建文朝廷和方孝孺,远远低估了这位未来明仁宗的智慧和政治觉悟。世子朱高炽在接到使者和密信后,其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

画面中,年轻的朱高炽端坐于北平的世子府中,他甚至连使者的面都没有见,那封充满诱惑的密信,他也未曾拆开看一眼!